穩步拚研發 不搶著賺快錢
搏盟創辦人黃奇咸剛出社會時從事半導體產業,當時薪水不差,產業也具有前景,但他內心始終有一個創業的夢想想實現,因此拿房子去向銀行貸款400萬,加上自己50萬存款,總計450萬開始創業。
黃奇咸笑稱,自己創業時,選擇金屬加工行業,常常被別人笑:怎麼從高階科技產業做到中低階科技產業,好像愈做愈回去;其實金屬模具或者散熱這種東西會一直存在,一直有需求,能活下去最重要。
之所以需要把房子都押上去,主要就是為了要買廠。黃奇咸認為,一定要有自己的廠房,才會做得安心,如果都需要靠別人生產,「哪天別人不幫你生產,屆時肯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黃奇咸指出,搏盟一開始做的金屬3C外觀暨機構件製造事業部及散熱業務,雖然每年都可以穩定為公司帶來獲利,但他內心深知,科技產業變化快速,如果公司營運無法長出第二支腳,當環境面臨變化時,就會陷入營運危機。
因此,搏盟開始與工研院合作,跨足雷射產業領域。黃奇咸指出,剛開始要做雷射產業時,股東們雖然有疑慮,「但礙於我自己就是最大股東,大家也都給予尊重。」
不過,雷射產業並非如此簡單,搏盟跨入之後,馬上就吃到苦頭。黃奇咸表示,公司剛創立時,每年都賺錢,自從2014年投入雷射後,公司逐漸頂不住雷射產業所帶來的壓力與獲利侵蝕,在2017、2018、2019年連虧三年,平均一年燒掉8,000萬,「燒到股東快翻臉了,直到去年才開始轉盈,才讓人鬆了一口氣。」
黃奇咸認為,很多人說雷射產業是技術、資本密集的產業,但我認為是「耐心」密集產業,台灣過去雷射產業一直做不起來,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多數企業主沒有耐心,每個人都急著想快點獲利,但雷射源的開發與研究就是需要時間。
黃奇咸說,他希望自己做的產業是下一代也能做的,而不是快要死掉的產業,雷射產業在台灣還在萌芽階段,後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期盼能有更多人加入,一起建立屬於台灣的雷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