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苑玲(十六)相互支持的黑腿幫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黃奕瀠
網路上有個社團,名為「黑腿幫」,顧名思義,是一群腿黑黑的人組成的。「忘了哪一次,在醫院復健時,一個傷友突然說,我們的腿都很黑。」簡苑玲簡單道出「黑腿」的由來,「因為我們幾個都在萬芳醫院,於是成立一個社群,叫萬芳黑腿幫。」萬芳黑腿幫一開始,是個十一人的小團體。
萬芳黑腿幫成立初始,是為了分享資訊激勵彼此。「我剛出燒燙傷加護中心時,隔壁傷友的媽媽時常來看我,偶爾也有些比較早復原的傷友會來探視,但我當時神智不清,並沒有記憶。等到我自己意識比較清楚、開始復健後,也會去其他病房看傷友。」簡苑玲回想這段患難與共、彼此扶攜的記憶時,說他們彼此很想聊天,但有些人還不能走動,所以便互相加Line,在那兒天南地北的聊,聊天內容什麼都有,有些人會抱怨換藥很痛,另一個會說我等一下換藥耶.....,互吐苦水或宣洩情緒,「就是一種同儕支持的概念。」
等他們出院了,開始到陽光基金會等機構復健,又認識更多傷友,而傷友們彼此都想聊天,Line已不敷使用,最後,簡苑玲就在臉書創建一個秘密社團,讓更多人加入,甚至港澳、新加坡都有。因為他們有著一份革命情感。
「徵求萬芳黑腿們的同意後,我就沿用了黑腿幫的名稱。」簡苑玲解釋,維持私密性是必要的,因為有些話無法對親人講,只能對彼此訴說,「我們都知道親人照顧我們很辛苦,也很感謝,但偶爾換藥被弄痛也是想喊一喊的啊,並不是真的生氣,但也想宣洩一下。」她舉這個例子表示,黑腿們都能理解這些感覺,所以在這園地比較容易被理解。
傷友們在黑腿幫裡,一開始都會放自己焦黑雙腳的照片,露出傷口,還有護理結果跟方式。還有各種資訊分享、傷友文章以及法規等等。人數約近三百人。「後來,我們認為有些心聲跟看法,需要外界也知道,所以又開了個公開的社團網頁。」簡苑玲表示,公開的黑腿幫社團,不只是為了讓他們的心聲傳出去 、讓別人了解他們,「更重要的是,當別人想了解我們時,有一個管道可以讓他們看見我們。」她進一步指出,撇開種種目的 最核心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希望我們能彼此看見,傷友間、傷者與大眾間,都能彼此看見。」 至於看見後,如何詮釋就是各自的事情。
社團的經營原則就是爭議盡量不帶入這裡,而是注重彼此的支持與交流。但她也提出個假設:如果有一天,不得不走上街頭,也要讓大家有知道這些訊息的管道,「希望這裡能提供辯論或公平討論的平台。」她認為,一些重要決策或事情,大家都有權先知道,畢竟這是當初成立社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