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農業部:將檢視地方人犬衝突熱區
2025-07-09 00:19:41聯合報 / 記者李柏澔/台北報導
本報陽光行動專題點出動保法修法十年後,卻出現收容所爆滿、遊蕩動物大增、動物福利等爭議,引發各界關注。
對此,農業部表示,今年將會根據地方的遊蕩動物致車禍案件數、人犬衝擊案件數等,以及熱區內遊蕩動物與人犬衝突減量成效來做隔年度經費核配的依據。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表示,台灣在零撲殺上路後,社會對動物安樂死一事便相對保守,認領養率的提升也存在極限,如果前端的犬隻一直進到收容所,量能自然就會爆滿,很多縣市只好採取精準捕捉等折衷策略,以及目前的TNR為替代策略,但這等於把整個流動循環愈綁愈緊,現在只能盡可能讓遊蕩動物的數量相對持平或略減。
針對零撲殺後收容所成動物的死牢,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說,動保法本來就有賦予獸醫為收容所內動物執行安樂死的法源,去年底也要求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成立人道評估委員會,並公告完整的安樂處理流程。
陳中興說,已和地方政府討論,未來若人力上許可,醫療照護和執行安樂的獸醫應該要分開。
陳中興也坦言,由於城鄉差距仍大,動保人力和遊蕩犬分布狀況的配置還是有很大努力的空間,今年開始會開始根據地方因遊蕩動物造成車禍案件數,以及人犬衝擊案件數等,來檢視地方政府所畫的衝突熱區是否確實,也會以熱區內的遊蕩動物減量、人犬衝突減量等執行成效來進行隔年度經費的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