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欣

1991年生
70%灼傷
花蓮市,上班族。

陳依欣(八)又哭又笑,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洪佳如

北上前往陽光復健的依欣。 攝影/洪佳如
北上前往陽光復健的依欣。 攝影/洪佳如

八仙事發當晚,依欣於第一時間,從台北亞東醫院,轉至高雄長庚急救,為了保全性命,醫療團隊緊急將四肢割開,往後手腳全用頭皮進行植皮,右腳當初更面臨截肢命運,團隊在死神面前,硬是搶回依欣完整四肢,為此,陳家滿是感激。

雖然保全了雙手、雙腳,進行水療時,陳爸爸看到女兒皮開肉綻的破碎肢體,眼淚還是不禁落下,護理師一句「你哭了,依欣會難過。」讓陳爸爸擦去淚水,陪伴女兒一次次進行水療、復健。

每天到了換藥時間,當四肢傷口全被打開,依欣痛到流淚,哭得無聲、無助。上藥時,更是全身痛到顫抖,無數次心生「為什麼會是我?我好想放棄…」。

是什麼,一路支持依欣?

回想事發當晚,在慌亂現場,她曾被推倒兩次,被人踩踏。但依欣知道,好朋友比她更怕痛,當下只想為她找到水源,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傷。

「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就是沒有人給我們水…」事故位置距離漂漂河還有好一段距離,依欣忍著腳底板傳來的劇痛,勇敢前行。現場聲尖叫四起,哀號聲不斷,多少阻礙第一時間尋找水源,在生死關頭之際,表現特別沉著。

「妳不痛嗎?」看到她的表現,旁人詢問。

「我好痛啊!可是叫也沒用,冷靜,才能讓別人發現你、看見你。」

回憶當晚,依欣悠悠表示,可能是過去練跆拳道的緣故,身為運動員的經驗告訴她,痛不能光只是大喊,那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必須在第一時間冷靜下來,看看自己正面臨什麼處境。

在跆拳世界裡,每一次出手,都有意義。

一心為好朋友找水的意志,支撐著她,度過最難捱的生死關頭。

但意志力不敵生命力流逝,依欣漸漸失溫,陷入了極度疲憊狀態,在即將失去意志之際,身旁一直有個陌生人呼喚著,要她不要入睡。「我一直好想跟他說聲謝謝。」是茫茫人海中的緣分,救回了依欣寶貴性命。

在第一個晚上送往高雄長庚醫院、搶救第一天即意識清醒、開口第一句話是對不起...

許許多多的第一,是與時間拔河;是超乎常人的意志;是身為女兒的滿心愧疚。

纖細的她,身上多處三度深層燒傷,至今傷口仍反覆感染,癒合不如預期,拖延復健速度,仍是一次次考驗。依欣總笑著對朋友說「記得吃胖一點啊,不然遇到火災沒得燒。」玩笑背後,是生命換來的深沉無奈。

「只要她高興,我就高興;她掉淚,我就跟著掉淚。」

眼淚要流多久才會停?陳爸爸與陳媽媽,雙雙帶著泛紅的眼眶與黑眼圈,時而為女兒受的傷不捨哭泣,又為她的堅持敞開笑顏。

對陳家而言,又哭又笑,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陳依欣(九)當初最後悔什麼?「為女兒心軟」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洪佳如

 攝影/洪佳如
攝影/洪佳如

依欣於新北陽光重建中心辛勤復健,目前雙腳走路姿勢,明顯比先前要來得順暢許多,然而穿上壓力衣的狀況不盡理想,日前甫穿上壓力褲,雙腿摩擦遂又增生水泡,使穿壓力褲的進度得再緩緩。

遠在東部,當初為依欣製作壓力衣的王治療師分析,也許是第一次穿壓力褲,身體還不習慣,要依欣先別急,等傷口穩定後,再視狀況而定穿戴,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雖然穿戴壓力褲的進度稍緩,但依欣勤於投入復建,每日早上九點半於新北陽光重建中心開始一天的課程,直至下午四點半為止。中午用餐時間,有時與傷友一同在餐桌上玩玩撲克牌,養成彼此之間的好默契,抽取撲克牌的細膩手部運動,也是自主復健的一環。

每天晚上回家過後,則由陳爸爸、陳媽媽兩人幫忙依欣換藥、盥洗,一家人的復健生活規律、簡單。依欣也與妹妹,培養了比過去更深刻的情感。小時候,陳爸爸承接家族手工豆腐事業無暇看照孩子,都由奶奶揹著照顧,也許是這樣,讓她自小養成了不願打擾家人的獨立性格,而使姊妹倆的感情較為生疏。

然而,自從受傷以後,妹妹的相伴支持,一直是依欣相當大的心靈慰藉,陳妹妹平時在學校認真讀書,課後便坐火車前往北部探望姐姐,依欣以前總喜歡笑說妹妹胖,但現在格外珍惜姊妹相處的時光。

回想起過去待在加護病房的日子,依欣忍不住激動的說「住在那裡面就快要瘋掉!」原來將近90天的漫長日子,每日眼前所見都是一片白茫茫的牆壁,每天每天與絕望搏鬥,來到重健中心之後,順利結交新朋友,無論心境上與復健進展,都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只是,這些日子以來,陳爸爸不斷思考「如果當時狠下心來,不要心軟,結果是不是就會不一樣?」

原來,隨著在重健中心與其他傷友家屬日漸交流,陳爸爸恍然明白,當初心軟阻止復健師為女兒凹手指復健,是最錯誤的行徑。

只因為人父母,想的總跟復健師不一樣,聽見女兒喊疼,心裡就會受不了,卻也錯過女兒復健黃金時期,讓陳爸爸悔不當初;也正因為如此,依欣不輕言放棄復健機會。

不僅在重建中心勤於復健,即使壓力面膜因矽膠材質,比起傳統壓力面罩更加不透氣,但依欣即使睡覺也不願摘下,只希望壓力面膜能將疤痕壓的更平整、美麗。日前也在物理治療師協助之下,設計專屬湯匙輔具,希望重新學習吃飯角度,朝自主生活邁進。

依欣說,這陣子她時常夢見身體健康康復,但夢醒後的現實生活,卻更像噩夢一場,為什麼好不容易有所進展,卻又在轉眼間退步?復健之路的辛苦,就在這進退之間,現在對依欣而言,早日自主生活就是最美的美夢。

提及有什麼想給傷友家屬的建議?陳爸爸語重心長的表示,希望每一位燒燙傷友的家屬,無論如何,一定要尊重專業的建議,別讓一時心軟,延誤了孩子復健的最佳時機。親情的陪伴支持,以及專業協助是讓孩子重回自主生活最重要的關鍵。

陳依欣(十)屈身尖叫、談笑風生,復健室的一天


願景工程 特約撰稿洪佳如

為了照料依欣的傷勢與復健,依欣一家目前借住在台北親戚家,方便每日前往位於新莊的新北陽光重建中心。自從願景報導上線後,向來關心依欣一家的高雄長庚醫療團隊,特地去電關心,原來當初陳家允諾,待依欣傷勢好轉,要回高雄,一起吃壽司,暢談生死關頭之後的故事。

在重健中心,陳爸爸採取跟以往不同的陪伴態度,只為了女兒的一句「爸爸相信我,我可以做到!」正式投入完整復健後,才知道,那是考驗一個人的極致。

「那種痛,除了他們以外,沒有人能為他們來分擔。」陳爸爸望著來往年輕傷友,勇敢提起步伐前進,女兒同樣身在其中。

「要哭到什麼時候?為什麼只有我會哭?別人都不會哭?」走進復健室前,依欣再一次問著沒有正確答案的難題。躺在床上,新北職能治療師開始施力為依欣復健,疼痛到屈身尖叫,聲線顫抖、渾身發顫。與在一旁復健的傷友和家人們的談笑風生,形成了一道微妙平衡。

難道情緒不會感染嗎?傷友們淡淡笑著說「我知道那真的好痛、好痛,以前在病房裡聽到復健師來了,我就開始掉眼淚。依欣加油!深呼吸、放鬆,哭一哭就會好很多!」

原來,傷友與家屬們所發出的爽朗笑聲,是出自感同身受,真正瞭解那撕裂肺腑的痛,是旁人無法分擔的必經之路。一切的一切,只為了將手放在肩膀上,旁人看來顯然輕而易舉的動作,卻需花費心力與時間重新學習,宛如新生。

職能治療師表示,依欣在這個階段,必須不斷透過拉筋、伸展,使關節彎曲角度慢慢修正,才能陸續完成生活自理的目標。「還差五公分,差五公分」此時,治療師要以大拇指能碰到肩膀,做為依欣復健的短期目標。

依據過往經歷,前一到三個月復健效果顯著,但之後的停滯期,則必須仰賴個人勤於復健的意志力,才能漸漸恢復良好的伸展角度。

「好了嗎?」陳爸爸問著甫尖叫、痛哭完的依欣。「當然啊,難道還要再做一次嗎?」令陳爸爸最感欣慰,莫過於女兒哭完後會笑,馬上投入下一個復健循環,從不偷懶。

「一、二、三、四」陳爸爸站在身旁默數,父女倆之間的呼吸、吞吐,就像教練與運動員,一同協力完成自主訓練。「在這裡,她真的很努力想要跟上朋友的腳步,要是在慈濟早就哭得亂七八糟。」

在復健室內,總播放流行歌曲,不僅能轉移疼痛注意,另一方面,總有幾個愛唱歌的傷友,能跟隨著旋律哼唱,那幾分鐘的飛揚,令人著迷。

Selina的歌聲,恰好落在依欣復健最痛的時刻─

謝謝你們,愛我的每個人,在我的人生最像一場惡夢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