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八仙事件週年論壇
- 前言
- 2015年6月27日的八仙事件,總計15個年輕生命離去,484個身軀終生留下火吻痕跡,成為台灣史上最嚴重公安事件。在八仙意外將屆一年之際,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實體論壇活動,以人的故事回溯制度的暗角,一同面對公共安全與防災應變體系上的缺漏,希望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促動正向改變。
- 日期
- 2016年6月26日(週日) 09:30-17:00
-
- 地點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201會議室MAP
-
- 主持人
- 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文華
那一夜,後來呢?
-
議程表
-
-
- 時間
- 內容
-
- -
- 【上午場開放進場】
-
- -
-
【主辦單位致詞】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大使 / 聯合報新聞部主任 范凌嘉
-
- -
-
【引言:八仙事件所聞所感】
八仙結痂週記記者朱麗禎
-
- -
- 【下午場開放進場】
-
- -
- 【賦歸】
-
- *主辦單位保留變動議程之權利

講師介紹 - 朱麗禎
-
-
-
- 職稱/頭銜
- 八仙結痂週記記者
-
- 演講題目
- 八仙事件所聞所感
-
- 學歷
- ‧ 台大社工系
-
- 重要經歷
-
‧ 聯合報願景工程青年記者
‧ 國考合格社工師 - 給傷友的一句話
-
路不會白走;淚不會白流,祝福你們。
- 個人簡介
-
朱麗禎畢業於台大社工系,在採訪過程中是記者偶爾也是社工。
進行八仙結痂週記的半年中,她從大學畢業到就業,報導不只是呈現傷友的改變,也可以從內容與新聞攝影中看到記者生命狀態的轉換。文章呈現的血肉是傷友,記者的人生經驗則成為支撐的骨幹,隱隱穿梭在文字背後。
Facebook:葛羅麗亞朱
講師介紹 - 簡苑玲
-
-
-
- 演講題目
- 那一夜之後
-
- 學歷
-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所(就學中)
‧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畢業)
-
- 給政府的建議
-
正視這場苦難與傷痛背後的疏失,檢討與改正,才能避免下次災難的再發生。
- 個人簡介
-
我是八仙塵燃事件近五百位傷者其中之一。
我是一個大家族中的一份子。
我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位公民。
講師介紹 - 劉嘉舜
-
-
-
- 職稱/頭銜
- 八仙事件傷者
-
- 演講題目
- 學習接受,人生不受限
-
- 學歷
- ‧ 聯合大學
‧ 苗栗農工
-
- 給社會的建議
-
恐懼是來自你未知的領域,多瞭解他人的不一樣,共創一個沒有成見的平等社會。
- 個人簡介
-
那一夜改變了我們生命故事之後的每一頁,我從害怕、無助、自責,到現在充滿希望、勇氣、愛心,這一路並不好走。曾經有位朋友鼓勵我:難走的路才是上坡。在最脆弱的時候這句話一直在我心中支持著我走下去。
講師介紹 - 顏香枝
-
-
-
- 職稱/頭銜
- 八仙事件傷者親屬
-
- 演講題目
- 一年來的照護—我與祺育的心路歷程
-
- 學歷
- ‧ 嘉義市天主教宏仁女中
‧ 光華商職
-
- 重要經歷
-
‧ 南山人壽業務專員
- 給社會的建議
-
我們不在乎大家的眼光,請給予我們鼓勵和加油!
- 個人簡介
-
從事保險業22年,我常常對保戶說:「買保險就是買一個平安符,買了用不到最好。」然而第一次申請重大燒燙傷的保戶就是兒子林祺育。
發生事情的第一夜我衝到八仙樂園去找我兒子,並且請求人員搬移他到救護車前,醫生診斷的燒燙面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往上增加,家人在加護病房外也只能請求神明保佑,自我安慰他沒那麼嚴重,前半年我只能苦苦地守在醫院,數十次的手術,大小罐的抗生素,所有的疼痛林祺育都撐過來了,後半年的復健陪伴,他也都認真復健,到現在能走能蹲能跑,所有的辛苦一切都值得了。
歷經這一年痛苦的折磨,我們仍抱著希望跟幸福往前進。
講師介紹 - Selina 任家萱
-
-
-
- 職稱/頭銜
- 歌手/主持人
-
- 演講題目
- 通往勇氣的秘徑
-
- 學歷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
- 重要經歷
-
‧ 獲獎第14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S.H.E」
‧ 入圍第48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 給傷友的一句話
-
不要想我失去了什麼,而是要想,我還擁有什麼。
- 個人簡介
-
大家好,我是Selina任家萱。
距離我上一次站在台上分享我個人的故事與感受約莫是兩年前的事了,為了今天的演講,我又把講稿找了出來,並回想從我受傷到現在這五年半來,我人生的每一個變化。過程中當然少不了難過與眼淚,但是我也意外地收穫很多,多到我迫不及待想要跟妳們分享!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演講者,所以今天我要來說故事
說一個膽小姑娘 如何找到勇氣的故事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
講師介紹 - 曠裕蓁
-
-
-
- 職稱/頭銜
-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總督導
-
- 演講題目
- 八仙事件燒傷者需要的關懷
-
- 學歷
- ‧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
- 重要經歷
-
‧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師
‧ 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 給傷友的一句話
-
【就算會害怕,還是要向前】~燒傷後更看見生命的價值,陽光與你攜手前行!
- 個人簡介
-
是一名社會工作師,在醫院工作30年,94年獲頒「內政部績優社會工作人員獎勵」、102年榮獲台北市社會局服務績優社工師「堅持到底」獎。
627那一夜,我在臺北榮總的急診室,陪伴許多傷友、家屬經驗著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八仙粉塵閃燃事件後,因為看見「同一時間、大量且需求雷同」的傷友們,即將面對漫長復原路,也深知助人者需要裝備和穩定的督導,因此轉而投入陽光基金會,擔任社工總督導。
無論在醫院或是陽光基金會,對我來說,助人的工作就是幽谷伴行的歷程,與哀哭的同哭、與苦難者站在同處~協助傷友接納自己的樣貌,持續地陪伴、激勵希望感、相信與尊重每個生命都有自我復原的能量!如同璀璨的鑽石需要經過千錘百鍊,確信傷友在經歷艱難之後,能再創生命真價值!
講師介紹 - 汪郁榮
-
-
-
- 職稱/頭銜
- 《塵爆卅日》作者/新光醫院麻醉科住院醫師
-
- 演講題目
- 那些誤解與錯過:我想與你分享的真相
-
- 學歷
- ‧ 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
- 重要經歷
-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
‧ 新光醫院麻醉科 - 給社會的建議
-
不要讓表象蒙蔽了你的雙眼,理性思考才能帶給你和你愛的人們更好的未來。
- 個人簡介
-
汪郁榮醫師,八仙事件十萬字紀實小說《塵爆卅日》作者。
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系,曾獲得大七下學期第一名書卷獎、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2010論文獎第一名。醫學生時期即關注社會脈動、女性議題,曾獲鳳凰樹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及醫學敘事文學獎。
身為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汪郁榮醫師親身參與眾多八仙傷患的麻醉與手術過程,並關注到政府的舉措一直有所爭議,民眾態度也從初期的驚駭、同情逐漸分歧。過程中政府、病家、民眾的互動演變非常值得研究,媒體則居中扮演了傳遞訊息甚而引導風向的角色。
有感於八仙事件在台灣醫療史上如史詩般值得也應該被銘記,汪郁榮醫師用具有劇情張力的小說融合了塵爆醫療救治紀錄、白色巨塔、醫倫議題,穿插政府之舉措及民眾對事件之觀感,讓更多民眾有興趣去了解並思考八仙事件的整個政治、醫療、社會等多面向影響。期望能帶給台灣人民與政府以及後世子孫更多反思價值。
講師介紹 - 林金宏
-
-
-
- 職稱/頭銜
- 前內政部消防署災害管理組組長
-
- 演講題目
- 似懂非懂最可怕
-
- 學歷
- ‧ 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
‧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碩士
-
- 重要經歷
-
‧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組長
‧ 消防魔法學院院長 - 給社會的建議
-
安全是自己的責任,當要追究責任時,先想想自己為自己的安全盡責了嗎?
- 個人簡介
-
1985年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畢業,1989年美國中央密蘇裡州立大學安全管理碩士。從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畢業後就到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擔任分隊長,升到副大隊長後調至內政部消防署,在2014年以災害管理組組長的職務退休。
在台灣是非常知名的防火教育專家。因為台灣重大火災均參與調查,八仙發生當日就抵達現場調查,對八仙事件有深入的研究,也很感概八仙發生迄今,將近一年了,居然多數媒體還在用「八仙塵爆」這樣錯誤的說法,多數人對八仙當下的應變還是選擇會帶來最大傷害的做法,八仙事件再度證明火災死亡多數都是在應變過程錯誤所致。
為了灌輸民眾正確觀念,每天馬不停蹄的演講,著有「消防小常識,保命大學問」、「活著離開」、「活著離開2」。
講師介紹 - 單信瑜
-
-
-
- 職稱/頭銜
-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
- 演講題目
- 八仙事件後,你不能不知道的公共安全
-
- 學歷
-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土木工程博士、碩士
‧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
-
- 重要經歷
-
‧ 社團法人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
‧ 新北市災害防救專門諮詢委員會委員 - 給社會的建議
-
自己的安全自己顧。提高風險意識、強化安全知識與技能是每一個人為了障自身安全應該要做的事。
- 個人簡介
-
單信瑜教授為國內知名之災害管理專家。
過去十餘年來協助教育部與內政部消防署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學校推動防救災工作,強化各級政府單位與學校之防災意識並提升防救災能力。
單信瑜教授同時也是中央與縣市政府防救災單位與教育單位的的諮詢顧問,協助檢核防災計畫、辦理防救災教育訓練與防災演練,並進入社區推動自主防災社區。
近年來也致力推動於政府機關與企業的風險管理、緊急應變與營運持續管理觀念的建立與體質的強化,希望將最完整與正確的防救災觀念與知能傳播給政府與企業界,提升企業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講師介紹 - 張賢龢
-
-
-
- 職稱/頭銜
-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博士
-
- 演講題目
- 應變與整備下一場災害的方法
-
- 學歷
- ‧ 美國德拉瓦大學災害管理學博士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消防行政碩士
-
- 重要經歷
-
‧ 美國鳳凰城消防局實習課員(消防計畫與演習)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分隊長,科員,組長 - 給政府的建議
-
將災前整備與災害應變結合,做到預變(Proactive),而非僅是應變(Reactive)。
- 個人簡介
-
張賢龢博士自警大消防系畢業後,分發到新北市消防局服務,服務期間,張博士編寫了全國消防人員救災安全手冊與戰技手冊部分章節、雪山隧道防災計畫,並發表多場消防安全演講。
2010年張博士獲得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前往德拉瓦大學著名的災害研究中心攻讀災害科學與管理學博士學位。張博士自2015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應聘至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政治學系(消防與災害管理組)任教,目前張博士是美國註冊合格的災害管理士,亦是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跨學系消防研究團隊中的主要委員之一。
張博士目前為聯合新聞網「鳴人堂」專欄作家之一,其文章多為介紹美國災害管理制度與做法,亦為聯合報願景工程-八仙事件周年回顧專欄的特約撰稿人。
講師介紹 - 陳文龍
-
-
-
- 職稱/頭銜
- 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
-
- 學歷
- ‧ 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
-
- 重要經歷
-
‧ 內政部消防署組長、主任秘書
‧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執行秘書 - 給政府的建議
-
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努力,持續健全大型群聚活動安全規範。
- 個人簡介
-
陳副署長從事消防工作近30年,曾服務於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內外勤經歷豐富,並曾赴日研修消防技術,消防學術理論與實務經驗兩者兼備。
陳副署長於消防署任內,曾參與「災害防救法」制定相關工作,督導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擬定與修正作業,奠定我國災害防救制度之基礎;並統籌督辦火災宣導、火災預防業務,整合各項災害防救作為,提升災害搶救整備,逐年降低全國火災案件之發生率,有效避免人民生命財產的傷亡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