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尋找隱形冠軍 水之源
水之源董事長周珊珊

水之源董事長周珊珊

周珊珊走進偏鄉 堅持做對的事

人生的際遇往往很奇妙,看似偶然、確也隱含著必然。周珊珊是交通大學的環工博士,進入工研院後一路做與水資源相關的化學技術研究。她在工研院前院長徐爵民的鼓勵下,打消了退休後轉任教職的規劃,四年前一頭栽入創業之路,只因為她堅信,「對的事,做就對了」。

周珊珊在工研院時,兼任社會公益委員會中「科技應用服務」的分項主持人。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之際,周珊珊的團隊將原先在工業用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轉化成小型化可移動模組—Q water,成為容易搬運的移動式淨水系統,造福了許多風災後無乾淨飲用水的偏鄉學校。

周珊珊原先規劃,將Q water這套淨水系統產品成立社會企業,能在救災時提供生活用水。但後來考量企業經營的永續性,工業廢水的處理需求大,仍將會是市場主力,目前仍占水之源公司95%以上的業務量。

工研院的水處理原歸屬綠能所,後來基於科技專案申請的考量。徐爵民將「水科技研究組」劃入材化所轄下,讓經費申請有了著落。周珊珊一路將水處理的技術,用於造福社會,因為協助解決八八風後大愛村的污水問題,而與慈濟結緣,進而參加國際人道援助會,沒想到成為她日後創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一大助力。

為了準備創業,周珊珊先到清華大學修EMBA學分班,學習財務、金融規劃等,再加上工研院材化所創業育成室、產服中心的創業輔導,周珊珊花了一年時間把完成創業準備。水之源還締造了創業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2014年)就賺錢的好成績。

目前水之源公司仍設在工研院育成中心,雙方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今年將原設立大陸杭州的水之樂公司,搬到接近台商大本營的昆山經濟開發區,並更名為昆山水之源公司。

回首創業來時路,周珊珊最感念工研院的一路扶持。她認為,技術往往不是企業經營的挑戰。而是成立公司後會遇到來自不同企業文化的團隊和外包供應鏈,磨合過程中,業務與工程面的銜接,容易產生落差。如何精準地做好人員之間彼此訊息分享,以及技術承接等教育訓練,才是一大課題。

正向改變

技術布局-整合多項技術,提供客戶全方位廢水處理與回收的服務

策略聯盟-結合其他優勢合作夥伴,跨領域切入特殊應用的藍海市場

進軍國際-運用東南亞學生的在地資源,複製台灣的不同產業廢水處理成功經驗

趨勢與挑戰

趨勢

水資源匱乏衍生廢水回收商機

廢液處理費用提高, 需朝資源化與近零排放發展

水中特殊污染物如氨、氮、硼等處理,使得環保標準愈來愈嚴格

挑戰

台灣水價偏低

源頭分流與產業鏈鏈結不易

新技術的研發須加速配合環保法規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