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過馬路 北市試辦號誌按鈕延15秒
本報願景工程陸續報導高齡社會下,「慢走」情況增加、老人過馬路安全等問題,獲得回響。北市府近來在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與市聯醫陽明院區急診室之間的雨聲街路口,新增「行人觸動延長秒數號誌」,行動緩慢者過馬路時若綠燈秒數不足,按鈕後可延長15秒,將試辦到3月底,再研擬是否擴大辦理。
北市去年先參考外縣市做法,規畫在行動不便者較多的地點,建置能增加通行秒數的行人號誌,今年啟動「行人觸動延長秒數號誌」試辦計畫。
行動緩慢者多 雨聲街口先試辦
市聯醫陽明院區急診室旁的雨聲街路口,已設有行人專用時相,但每回僅30秒,對行動緩慢者要過馬路,時間可能不夠用。交工處在新增設的「行人觸動延長秒數號誌」旁設有標示牌說明,每天5時到22時,行動緩慢族群可按按鈕,就能增加通行秒數15秒。
交工處表示,試辦地點挑選,是因長者、行動不便者較多,新北市在亞東醫院附近也已有類似號誌。
市民建議採偵測式 但成本多5-10倍
經常往返醫院的蔡先生表示,能增加秒數的設計很不錯,否則走太慢變紅燈會心慌。但他仍期待能升級為自動偵測式,不用按按鈕,調整秒數的效率也可更好。
交工處規畫科長黃皇嘉表示,國外確實有感應偵測式、自動增加行人號誌秒數的系統,但是設備成本過高,觸動式設備一處路口約要10萬到15萬元,自動化的成本可能要5到10倍。
交工處:若擴大辦理 不影響車流為原則
黃皇嘉表示,將先試辦到3月底,視成果、民眾反映,才會研擬擴大到其他路口;但會先以不影響車流通行為原則,主幹道因為車流量大,且多處號誌有連動設計,增減秒數都是牽一髮動全身,設置可能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