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犬零撲殺 收容所變死牢
一周內,傳奇石虎「豆棗」遭犬殺,高雄海泳客遭惡犬咬死,不久前還有人耳朵險被咬掉,引發人心惶惶,群情激憤。
動保法二○一五年修法,零撲殺二○一七年上路,收容所內的遊蕩犬生命自此不再倒數十二夜,修法十年,為何遊蕩犬問題越來越嚴重?本報採訪團隊直擊收容所、石虎生態熱區等多個現場,真相令人震驚。
台南遊蕩犬 收容最爆量
十多年前,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率先全國推動「零安樂死」,動保團體大讚台南找到方法。如今,台南的遊蕩犬數不但是六都之冠,收容所最爆量也在台南。
「汪汪汪…」,採訪團隊走進全台最爆量的台南市動物之家灣裡站,被震耳欲聾吠叫聲震懾。灣裡站獸醫張倍榕坦言,零安樂實施前,原收容一五○隻犬,現已暴增至八百隻,其中能開放認養的不到兩百隻。面對「進多出少」的收容困境,每籠原規畫容納十至十五隻,如今被迫塞進廿五到卅隻。
周轉率下降 認養率下滑
張倍榕分析,許多因追逐人車被野放的犬隻,又被反覆捕捉回收容所,導致周轉率下降,加劇空間壓力。認養率逐年下滑,他們所內主要收容的是中大型米克斯犬,飼主普遍領養意願不高,且有不少回置作業因居民反對而受阻。
採訪團隊進到不對外開放的隔離區,獸醫師提醒,隔離犬隻警戒性高,行走時務必加快腳步。記者行經籠舍隨即引起騷動,吠叫聲群響。緊密的籠舍,狹小的空間,有犬隻低吼狂吠、有的緊貼柵欄凝視、有的焦躁踱步,也有無神癱臥的,空氣中瀰漫著犬隻排泄物和消毒水氣味,還有看不到的生命出口。
安樂死與凌遲 誰比較慘
九年前,死諫社會正視流浪動物生命權的簡稚澄,是桃園新屋動保園區園長。這裡收容量「微超標」,技士李宥明說,「獸醫師撲殺動物,在宗教人士看來是罪惡行為,我死後一定會下地獄。」然而,沒了撲殺,被關押數百天、數千天的動物們會打架,周邊吵到沒法睡覺,產生精神問題,「你覺得凌遲比較糟糕,還是安樂死比較糟糕?」
採訪團隊逐棟參觀,老犬房門口貼著「注意帥白,每日餵食關節保健品」,忍不住瞧瞧裡頭的帥白是誰,愈後面便溺味道愈明顯。
零撲殺無配套 內外失控
當年紀錄片「十二夜」促成零撲殺政策上路,導演Raye卻說,倉促過關無配套的零撲殺並非她的初衷,「以前再痛苦也是十二天的事,現在關到老死,如果每天害怕,就是要害怕到死」。
多數收容所接近滿載,墳場變監獄,生命不再倒數十二夜卻變無期徒刑,面對超量工作,獸醫師來一個走一個,留下來的有人壓力大到要看身心科。全台收容所外十四、五萬隻遊蕩犬,傷人、傷野生動物衝突不斷,內外都失控。農業部表示,政策上路至今,雖然遊蕩犬一直增加,但去年已略降,「對於這樣的成效不能說滿意,但會繼續努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