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出對策腳步慢了 2016年農產受害表曝光
極熱、極冷、強風、暴雨,氣候變遷正威脅地球每個角落。近年來,台灣農作物受天災衝擊一年比一年嚴峻,直接影響餐桌上的食物價格波動,「氣候的變化,農業首當其衝受到傷害。」專家提醒,國內農作物受氣候波及,國際糧價又節節攀升,帶來的隱憂正是將引爆的糧食危機。
前年冬天不冷、去年年初霸王級寒流、春季暴雨、夏季至秋至就有連續三個颱風襲台,近年的氣候變化,讓台灣人十分「有感」。餐桌上必備的高麗菜、小白菜、菠菜、香蕉、西瓜、芭樂…等蔬果,平均價格不斷攀升,去年更達歷年之最,養殖業同樣也深受其苦,不僅小資家庭受害,也衝擊社會弱勢邊緣族群。
暴雨日 愈來愈頻繁
攤開數據,氣候變遷並非只是農民的「感受」,而是現在進行式。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對台灣農業而言,除了氣溫上升,雨量的變化,更是影響關鍵;當雨日變少、年總雨量卻沒有太大變化,代表暴雨愈來愈頻繁,對農作物生長相當不利。
據科技部、氣象局等單位建置的「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二○一○年的報告,台灣近半世紀小雨日(日雨量一毫米以下)平均每十年減少三點六九天;大雨日(日雨量超過卅毫米)平均每十年增加零點七二天,暴雨日(日雨量超過兩百毫米)變化更明顯,平均每十年增加零點八四天。鄭明典說,雨水分布不平均,對農業調節更困難,並影響作物生長。
溫度升 全球兩倍多
高溫,則是全球都難以迴避的趨勢。台灣過去百年平均溫度增加一點四度,是全球平均零點六五度的兩倍多;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預測,在溫室氣體高度排放(RCP8.5)的情境下,到世紀末二一○○年,台灣年均溫最多將再上升四點九四度。
平均值改變,代表極端值變化更劇烈。鄭明典說,氣溫上升對農業最大的影響在夜間,農作物多需要利用夜間休息、減少能量消耗,但現在夜間溫度降不下去,農作物晚上不能好好「睡覺」,產量就會受影響;加上每年夏季颱風帶來狂風暴雨,都可能讓農民整年心血泡湯。
端對策 我腳步慢了
但當各國警覺氣候變遷的威脅,將氣候變遷與農業對策視為前瞻工作時,台灣的腳步卻慢了。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表示,氣候變遷下,各國都必須倚賴氣候、水利、防災等大數據整合做出關鍵性決策,但台灣,無論氣象局、水利署、災防中心卻仍是各做各的,整合資訊並落實風險預警機制相當重要。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則表示,因應氣候變遷、糧食危機,必要的手段是先將過度倚賴農藥、化肥的農地恢復健康,並設法讓年輕人返鄉務農,再來最關鍵的是必須留住種原,透過農民保種「藏種於農」,才有辦法讓種子透過每年選種及不斷適應環境,對抗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