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偏鄉長照 偏鄉長照行不行
台東縣鹿野鄉日間照顧中心,職能治療師吳鴻順(右),帶領長輩做多元輔療活動。 記者胡經周/攝影

台東縣鹿野鄉日間照顧中心,職能治療師吳鴻順(右),帶領長輩做多元輔療活動。 記者胡經周/攝影

偏鄉長照 政府主辦的卡關遊戲?

政府數年前喊出「一鄉一日照」口號,三年內投入一百億元,不論海涯山巔,三百六十八個鄉鎮都至少要有一家多元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的多元日照服務。

如今,偏鄉與原鄉的長照又是如何景況?

深入偏鄉原鄉,將發現蔡英文總統揭櫫的「平價、優質、普及」長照政策,還有極大的「滾動式修正」空間;學者指出,「偏遠不該等於邊緣」。對承接政府長照服務的民間團體來說,本質上仍然是一場由政府主辦的「卡關遊戲」。

偏鄉三大關卡 心臟要很強

根本問題是:在都會可能行得通的長照制度,拿到偏鄉,「硬要套上同一件制服」,卻是怎麼套都不合身。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說,長照到了偏鄉,就是三大關卡:一是,幅員遼闊,服務成本極高,目前用都會觀點制定的人事補貼,在需要翻山越嶺的偏鄉根本請不到人;第二,限定要找到「合法」的建築,才能成立福利設施,但「百年石板屋、三合院,去哪裡拿建照、使照?」即使有人捐,也用不得。

第三,冗長的核銷迷障。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玉琴說,承接政府方案的團體,負責人都要有拿房子抵押發薪水的心理準備。林金立說:「我也抵押過啊。心臟要很強。」

欠缺在地能量 服務難輸送

長期深耕花東偏鄉的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說,偏鄉幅員廣闊、交通不便,在未能培力出在地長照能量之前,任何服務都很難輸送。

吳玉琴舉例,澎湖白沙到望安,搭船半小時,可船班有限,居服員要怎麼「一天多次」服務?「另一種是孤島型偏鄉,一下雨就路斷、橋斷。」例如宜蘭大同或台東海端的部分村落;但老人家還是得吃飯、得翻身,怎麼辦?「最夢幻的狀況,是在每個村落都有在地的個管師或居服員。」

近日長照政策的兩項大變革,一是前瞻建設納入長照項目,以八十四億元投入長照設施的硬體建設;二是壽險業二點二兆元資金,揮軍長照產業。這些金援,能解決偏鄉長照的關卡嗎?

居服員林家卉(左)從台東市到東河鄉服務個案,幫忙洗澡。 記者胡經周/攝影
居服員林家卉(左)從台東市到東河鄉服務個案,幫忙洗澡。 記者胡經周/攝影

法令解套 要走在前瞻之前

「不會。」林金立說,沒有打通法令的任督二脈,再多資金投入,只會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舉例而言,在找不到合法建物的原住民部落,若要新蓋設施,但原住民保留地又禁建,沒有合法的服務地點,錢如何進得來?

林金立說,結果會是:本來就有合法據點的社區,因為會前瞻經費的加持,發展得更快;但目前苦於無地可用的偏鄉、原鄉,仍然是分不到大餅。「法令解套,必須走在撒錢之前。」

那麼,日前「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草案」修法,開放壽險資金入長照,會為缺乏資源的偏鄉長照帶來利多嗎?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若「照顧」成為商品,經濟弱勢民眾恐怕還是難以獲得所需的長照服務。

林金立指出,其實,政府最要緊的是排除法令障礙,因為「這是民間做不到的」。

衛福部預撥制度 加快核銷

近日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密集與民間舉行長照2.0檢討會議,確認改革方向,包括核銷由中央訂定原則、地方審查,跨年度的標案避免民間代墊;偏鄉、原鄉的建築法規鬆綁則涉及跨部會,必須由行政院層級處理。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長照服務支付將改「統算」,今年先自「居家服務」項目試辦;偏鄉原鄉等「資源不足區」服務的照服員,每月至少可多三千元薪資,還可再多每月三千元的交通津貼。

至於核銷,陳素春指出,今年起衛福部公務預算實施「預撥制度」,全年分三期,第一、二期就預撥百分之七十五的預算,剩下的百分之廿五待地方政府將上一年度的核銷全部結清才撥出。從明年起,核銷方式將採「特約制」,類似目前健保署和特約醫療機構的方式,每月申報一次,加快給付核銷速度。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