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Web only 那瑪夏的重建
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採高腳式建築,可以防範淹水與土石流。記者黃昭勇/攝影

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採高腳式建築,可以防範淹水與土石流。記者黃昭勇/攝影

台達電深耕那瑪夏 從安全避難所、學童就學......到鄉民就業

海拔811公尺、終年有硫磺氣冒出的小油坑,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這座台北市知名的後花園,從高鐵台北站經市區道路,再走仰德大道、陽金公路到小油坑,約莫50分鐘的車程,沿路多為平坦的柏油路。

同樣海拔約800公尺的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與圖書館,位處台南市、高雄市與嘉義縣的交界,不僅已是國際知名的永續綠建築,曾跟隨台達電受邀到法國舉行的巴黎氣候峰會參展,更是那瑪夏區災民就鄉復原的中心。

但不管是從台南仁德或高雄左營的高鐵站前往,車程都要近兩個小時。由台南高鐵站行經國道3號、84號快速道路再轉台20線至甲仙短暫休息後,續行台29線即可到達那瑪夏區。

然而,不論是晴天、雨天、颱風天,那瑪夏居民想出門、要回家,都不一定是一路暢通。

台20線、台29線經常可見黃色塑膠警示帶圍路。7月30日,風和日麗的台20線52公里處,鐵製警告牌標示著「路基下陷」,顯見路不平已有一段時間;再往前的台29線,更隨處可見小範圍落石,以及10年前莫拉克風災後公路改道的痕跡。

一個星期後,強烈颱風利奇馬巧合的選在8月8日襲台,北台灣8月9日停班停課,南台灣則在颱風走後的外圍環流影響下大雨不斷、接連停班停課。

那瑪夏,不但路斷、停班停課,也因為政治人物的勘災風波,再度躍上全國新聞版面。

●與極端氣候共處,為居民打造一個安居環境

2009年8月8日襲台的莫拉克颱風,創下48小時累積雨量3,000毫米的驚人紀錄,鄰近那瑪夏的小林村幾近滅村,原本作為那瑪夏區民避難所的小學,連續豪雨後一樓不見了,現時的遺跡只見二樓頂露出一小部分。

民權橋旁的民權國小舊址,在莫拉克風災後僅剩下二樓建築。記者黃昭勇/攝影
民權橋旁的民權國小舊址,在莫拉克風災後僅剩下二樓建築。記者黃昭勇/攝影

今年的8月16日,那瑪夏區24小時再度累積400毫米雨量,聯外道路台29線多處土石滑落、道路中斷。

極端氣候已成為新常態,短時間的強降雨頻率愈來愈高,聯外道路崎嶇難行也是常態。

公部門、居民都看到了問題,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也看到了問題,還攜手居民、公部門一起解決問題。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8月6日在高雄科工館的莫拉克風災10周年—台達8K公益特映會致詞時,儘管是用他一貫平靜的語調訴說著極端氣候對台灣的影響,但在回憶88風災「五天的暴雨等於過去七個月的雨量,洪水、土石往高雄、屏東沖蝕成災」,也不禁說出「為那瑪夏流下眼淚」的語句。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當年鄭崇華對台達團隊說「指出問題還不夠,還要找出解決、預防的方法」。她說,在與成大團隊、當地災民共同討論後,一致認同「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因此覓得原有部落山上的民權台地,打造居民的安全空間。

88風災兩年後,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捐贈的那瑪夏民權國小與圖書館落成了,圖書館是一個兼具可容納最多300人安全避難、儲備存糧達一周的綠建築,高腳式的建築可防積水,屋頂的太陽能板提供每天至少到傍晚七點的用電。

一周的時間,多數時候足供搶通聯外道路與台電恢復供電;不能順利出門、回家,至少可保居民在與外界斷聯期間的安全。

●10年的堅持,災區復原的不僅是自然更是人文環境

場景回到進入那瑪夏區前的甲仙國小,國小對面的「奇芋大地」芋冰店,老闆劉士賢沒有因為風災而離開,而是透過新創意將芋冰市場擴大。7月30日,除了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採訪記者還有其他媒體前來採訪,他看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邱姿蓉,主動跟媒體說:「一定要跟你們介紹,台達電是十年來不斷在協助災區重建的團隊」。

台達志工每年耶誕節前,都會到民權國小為孩童上環境教育課程。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台達志工每年耶誕節前,都會到民權國小為孩童上環境教育課程。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2012年進入台達電團隊的8年來,邱姿蓉進入那瑪夏超過100次,,平均一個月上山一趟。她回憶,當年風災過後,鄭崇華、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等人上山為新民權國小與避難中心選址,當時上山一趟就需要4小時,是現在的一倍時間。

位在當地的里長李運福也說,88風災過後那瑪夏區被「困了4年」,因為聯外道路不順暢,農產要往外運送不易、暫時離鄉的居民也無法讓孩子回鄉就讀,一直到民權國小新校舍落成、遇汛期就改道的道路也進入穩定路線,整個那瑪夏區才漸漸復原。

直到現在,台達電志工團隊每年都會在梅雨季來臨前,上山確認避難中心的運作正常與精進居民的需求。「你看橋樑的刻度都改成鮮豔的顏色標誌,讓往來的駕駛遠遠就可以看到是否安全可通行,」邱姿蓉說明著台29線公路的改變。

路通了,小學復校、避難中心也有了,更重要的是居民可以回鄉了,因爲,孩子的就學、大人的就業與長輩的就養困境漸漸打開。

●安全避難所,8年啟動30餘次

圖書館也是避難中心的設計,成為居民安居的重要據點。

重建以來就在民權國小任職,今年從總務主任轉任學務主任的林國仁說,台達電團隊打造的那瑪夏民權小與圖書館,已經是當地的必遊景點,學生有種「在飯店上課」的感覺。

那瑪夏民權國小學務主任林國仁(左)與前任校長吳國正。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那瑪夏民權國小學務主任林國仁(左)與前任校長吳國正。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他說,88風災後,原本民權國小被安置在高雄內門區的觀亭,後來轉移到在那瑪夏國中校舍,台達電捐贈校舍後,於2012年2月4日搬入新國小使用。他非常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幫忙,讓學生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綠建築學校,也讓小朋友從小知道綠建築對環境很好。

林國仁指出,新校舍最大可到100人沒有問題,以目前的生育率,未來五年都還夠用。他說,今年一年級新生報到的有18位,是近年新高,合計幼兒園學生,學生總數早已超過百名。

民權國小學務主任林國仁導覽充滿原住民文化元素的校園。記者黃昭勇/攝影
民權國小學務主任林國仁導覽充滿原住民文化元素的校園。記者黃昭勇/攝影

負責設計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把布農族的文化精髓融入設計,成為一個具備文化意義的綠建築,也成為當地居民的共同聚會所。他說,建成以來那瑪夏居民進入圖書館避難30餘次、超過5,000人次,確實發揮在極端氣候下守護居民安全的功能。

已任職民權國小校長三年的吳國正,新學期將轉往他校任職。他說,原本還有九名學童在原部落區的鄉立托兒所就讀,但因地點臨近楠梓仙溪,一遇暴雨就必須離開,新學期也將轉往民權國小,校舍空間略嫌不足。

88風災後,原本的鄉立托兒所就一直位在潛在危險區,郭英釗指出,讓「最有未來性的小朋友,處在最危險的地方」,必需要盡快改變。為了讓新的幼兒園與已經建成的國小有聯繫,郭英釗重新測量校園以長成到一棵棵大樹,順應已發展起來的植栽,同樣從環境永續與融入原民文化的角度設計成建築群,預計2021年完成。

吳國正表示,台達電持續捐贈附設幼兒園並選在國小旁邊新建,可避免與國小學生互相干擾,也讓幼兒園孩子有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受教環境。

●龍鬚菜、綠建築,成了原民回鄉的助力

就學問題初步解決,但若大人無法在鄉就業,原民回鄉仍有障礙。

從甲仙前往那瑪夏,沿途要經過十多座橋,阿力吾艾橋旁,還可以看到當年橫跨旗山溪的吊橋被沖毀後僅剩下的橋樁。再過了民族橋,就是當年居民避難的那瑪夏國小舊址,隨即進入居民生活的部落中心,也是瑪雅里最熱鬧的地方。

芒果樹部落市集在莫拉克風災後成為當地觀光業發展的重要據點。記者黃昭勇/攝影
芒果樹部落市集在莫拉克風災後成為當地觀光業發展的重要據點。記者黃昭勇/攝影

部落中心現在有芒果樹部落市集,是風災過後努力發展觀光的起點。市集除了供應當地原住民美食,曾任民權國小家長會會長也參與市集經營的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還在旁邊打算販售咖啡。

咖啡空間擺放了一棵直徑達兩人合抱的香杉樹,韃虎說,這是在他自己的農地被偷砍掉的一棵樹,山老鼠砍倒樹後沒能帶走就跑掉了,眼前的桌子是樹幹,他的姪子坐在桌子的另一邊,原本在大陸天津從事音樂後製工作,最近選擇回鄉。

40多歲才結婚的韃虎背著一個熟睡的孩子,不遠處大一點的小孩正奔跑玩樂。原在國民黨服務站工作的他,政黨輪替後遭裁員,2002年決定回鄉定居。種過甜柿,也開過麵店、養過蜜蜂。回部落的第三年進修念研究所,沒多久遇到88風災,他的論文就是在臨時安置的營區完成。

曾任民權國小家長會會長也參與市集經營的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打算在市集旁販...
曾任民權國小家長會會長也參與市集經營的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打算在市集旁販售咖啡。記者黃昭勇/攝影

他觀察,那瑪夏回鄉的年輕人漸漸變多,主要是近三年種植龍鬚菜很賺。

他說,種植龍鬚菜每周都可以收成,採收後馬上就有現金收入,跟之前區內農民栽種水蜜桃一等就要10年才能收成,風險低很多,生計比較容易,甚至很多居民可以有百萬年收入。種植面積大了就要雇工,又可帶動當地就業,居民回鄉的動力就變強了。

里長蔡運福也說,龍鬚菜是夏季盛產的蔬菜,尤其是在颱風季節常常可以填補蔬菜缺口。因此,只要當年度颱風威脅多,居民的收入往往就很不錯,也讓更多年輕人回鄉來務農,他笑說,現在有很多「部落型農」。

瑪雅里里長蔡運福說,民權國小圖書館已成為當地知名景點。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瑪雅里里長蔡運福說,民權國小圖書館已成為當地知名景點。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除了農產,觀光就業也因為那瑪夏圖書館這座綠建築而加分。

李運福說,88風災後,那瑪夏觀光的起步可以說是民權國小開始的。他說,這個鑽石級的綠建築成為最大的特色,是鄰近的原民部落都沒有的。他表示,遊客到民權國小觀光後發現還有螢火蟲可以觀賞,公部門加入大力宣傳,再加上農民也發覺螢火蟲可以讓他們賺錢,對農地使用農藥的方式就改變為以拔草為主,整個區域的賞螢步道更多,成為好的循環。

李運福指出,現在很多居民的農地都有螢火蟲,區內螢火蟲的種類有24種,而且幾乎四季都有,讓觀光跟生態復育結合,也造就回鄉潮。

●風災過後,人與土地的關係改變了

復育螢火蟲帶動農民減少用藥,改變種植作物的選項也減少對土地的衝擊。

韃虎觀察,經歷過88風災的「山崩地裂」,居民對環境、對土地的態度改變了,知道大量面積開發對環境不好。他說,這反映在經濟作物的選擇上,居民會種植水蜜桃、龍鬚菜、水梨、梅子,但盡量少種生薑,因為生薑多數種在山坡地,對水土保持很不好。

不過,蔡運福則認為有待觀察,畢竟生薑種植有暴利可圖,一、兩甲地年收入就有兩、三百萬,又是都市居民每年冬天吃薑母鴨所需。他說,一個生薑田採收後什麼都長不出來,土壤鬆鬆的,大雨一來就衝垮了,需要五到七年的休息,現在判斷農民不會再種生薑可能還太早。

此外,由於政府的規定變嚴、執行徹底,對環境的保育也有幫助。他舉例,現在農地上使用怪手開發都要申請,如果沒申請警察很快就會來關照。

●重建,是為了打造更好的未來

10年過去,那瑪夏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復育有了改變的契機,但也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正如那瑪夏師生在台達電協助拍攝的《那瑪夏的呼喚》微電影中所說,重建,並不是要回到過去的狀態,而是要打造更好的未來。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右起)、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右起)、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共同出席《水起・台灣》環境紀錄片播映會。記者黃昭勇/攝影

在大自然反撲的考試後,當地居民更了解到友善環境的重要,在台達電團隊協助建立微電網、裝設最新的分散式能源系統,整合太陽能發電的「創能」、相當於41度電力的「儲能」與能源管理,提升了再生能源的使用與那瑪夏區的防災韌性,都是要讓居民即便在天災下與外界斷聯,也可以有一個安全的家度過急難。

那瑪夏民權國小師生8月6日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環境紀錄片《水起・台灣》公益...
那瑪夏民權國小師生8月6日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環境紀錄片《水起・台灣》公益播映會上,以「拍手歌」表演感謝各界關心。記者黃昭勇/攝影

由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捐贈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是一個可供300人避難的安全處所。...
由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捐贈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是一個可供300人避難的安全處所。記者黃昭勇/攝影

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是一棟永續綠建築,內部採光良好。記者黃昭勇/攝影
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是一棟永續綠建築,內部採光良好。記者黃昭勇/攝影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