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觀點新世代 觀點新世代
108課綱上路後,師生連課餘時間都不得停下腳步。甘媄心/攝影

108課綱上路後,師生連課餘時間都不得停下腳步。甘媄心/攝影

苦撐教改美夢 新課綱陰影處的過勞教師

108課綱上路後,為設計全新課程,不斷地研習、開會、檢討成了教師日常。「校內有位女老師,形容自己是『拋家棄子』」,因為她忙著設計課程,「小孩都不能吵她,老公要幫忙張羅晚餐。」台北市某高中教學組長說,教師多半認為適應新教材時也收穫不少。但他不斷重複:「過程真的很辛苦。」

新課綱勾勒了一幅教學美景: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學其所好。課綱上路兩年半,揭開想像帷幕,美景還未見,第一線教師已被過量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以下簡稱全中教)發布問卷調查,近千位填答教師中,96.9%認同「108 課綱實施後,高中職教師的教學負擔變重」,當中近八成的教師表示「非常認同」。

在新課綱之下,教師授課時數不減,多元課程卻帶來倍增的工作量。在職教師期待能有新血注入,分擔負荷;然而,教育部增聘員額的限制,讓學校無法增聘教師。一片混亂中,重擔落回基層教師肩上,造成過勞的惡性循環。新課綱上路在即,教師們真的有足夠心力「成就每個孩子」嗎?

新課綱縮減必修學分 鼓勵個別發展

因應108課綱的推行,高中校園需重新擬定課程內容與學分規劃,以符合課綱「適性揚才」、「核心素養」的新導向。改動最大者為「部定必修」授課時數下調,過去被稱作「大科」的國語文科目由三年共24學分調降為20學分,英語文僅剩下18學分。同時,各校需導入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等課程,積極開創校園特色。

108課綱鼓勵高中生於課餘時間發展特長。甘媄心/攝影
108課綱鼓勵高中生於課餘時間發展特長。甘媄心/攝影

新課綱上路,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同時也需兼顧多元能力。

以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為例,教務處已提早準備、抽班試跑,但實際上路後仍必須反覆評估與調整。為了解釋學分變動,教務主任陳福全從堆滿文件的辦公桌上,翻出歷次的會議記錄,仔細介紹。校內在108學年度的課程規劃中,共加入4學分「校訂必修」、2學分「多元選修」,由校方開立多種課程,讓學生能夠針對興趣進行探索;占有4學分的「彈性學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內時間,自主決定需要培養的能力與方向。

完整介紹完課程的安排,陳福全稍微停頓、放慢語速,改談他所理解的新課綱。他認為新制度將過去學生額外培養興趣、探索志向的時間挪回課堂,「以前就是國英數物化生排下去,所以學生沒有其他科目可以選擇。」擔任主任之前,陳福全是資深理化科教師,同時也身兼班導,對於教學現場,自然熟悉不過。「學生如果要探索自己的興趣、嘗試多學一點,其實沒有機會。現在的多元選修,就是提供這個可能性。」他說。

新課綱加劇備課壓力 變相造成教師過勞

高中教師因108課綱肩負更多元的任務,無止盡的會議、研習都令他們壓力直飆。國立宜...
高中教師因108課綱肩負更多元的任務,無止盡的會議、研習都令他們壓力直飆。國立宜蘭高級中學/提供

新課綱的修訂,令各校新增多種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使得教師除了因應授課內容的調整,更新備課外,也需「補上」新設多元課程(註)的授課「空缺」。因此,儘管必修時數減少,但一直以來教學「超時數」問題依舊未解。

板橋高中教師林毓琇說明,科內某老師兼任班導、協助校方行政庶務,規定授課時數應要降低至10學分。但因校內教師人力始終不足,他仍需要分擔部訂必修、多元選修等課程,總授課時數高達19學分,已經接近原先所需的兩倍,超時狀況嚴重。

註:各校依學生興趣、能力或需求開設課程內容,並開放學生自主選課,多元選修開課數量為班級數的1.2 - 1.5 倍;且(部分學校)鼓勵多元選修跨領域合開課程,由二至四位不同科目的老師共同備課。

除了授課超時,設計新課的成本,可能是當初規劃108課綱時,未被顧及之處。即使時數未變,新課綱下教師除原先的部定必修,還需重新規劃多元選修、校訂必修課程。林毓琇說明,新課綱課程種類多樣,導致老師負擔增加,「你的基本鐘點以前16(學分)可能是四個班,現在的16是三種課。」教師需從頭設計多種新課,內容得涵蓋課綱精神、各校願景。

台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教務主任王麗華點出,高中課程原由各界學者負責設計,並未包含在高中教師培訓過程,「老師時間有限,要上自己本科的東西,又要想怎麼去發展課程。可能還要管理學生,因為他是導師;何況他自己也有家庭。」

備課負擔加劇,新課綱中的「彈性學習」課程,更讓教師、學生無所適從。台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教師許月偉今年擔任班導,他坦言課綱上路初期,不知道如何安排「彈性學習」時間。學生每週擁有兩節課,能夠自由挑選領域,訂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產出成果,導師需設法從旁引導。但他描述,當學生的學習計畫非自己專業範疇,他能給予的指導其實有限,「學生可能要自己找資料、找資源。」許月偉也感嘆,面對課表上的空白,很多學生並不知道如何運用,「我(學生)以前都被塞得滿滿的,然後你現在要我做這些事情,我也不知道要我要幹嘛。」

課程規劃變動,固有「考試導向」的思維卻未改善,導致教師反而要用更短時間,教授同樣內容,變相造成負擔。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某教師以校內生物科為例,「例如ABC三個單元他(新課綱)只給我們AC,但是不懂B的話學生也不會懂C,所以B我也要教,變成我時間被減少,但要教跟以前一樣多。」必修時數大幅縮減,本期盼給予學生更多空間,然而林毓琇說明:「課綱希望學生去探索,但是最後那個考試是長得差不多的啊,那就沒有差。」

教師像保母,整天追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

新課綱上路,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級學校,皆需共同承擔,但當各級學校無法銜接得宜,教育部又無相關解套,改革所面臨的重擔,就全數落在高中老師身上。國立竹北高級中學教師陳瑩琪指出,在108課綱實施的過渡期,高中教師宛若唯一的承擔者,「國中將學生送往高中時,並沒有因應新課綱的推行,為即將升上高中的學生們提早做好準備,高中教師面對的,就是一群對制度陌生、對未來迷惘的孩子。」大學系所始終說不清錄取的準則,高中教師除了難以準確提點學生,更要面對家長的質疑壓力。

「我覺得我就像是保母,整天追著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陳瑩琪講到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註),不禁搖頭。身兼高一班導,陳瑩琪從學期初,就對學生強調新制度的改變,然而,沒有明確審核機制的學習歷歷程檔案,讓學生如無頭蒼蠅般沒有方向。「我們能做的也只是輔導、提醒,但說到底,大學會如何看待這份學習歷程檔案,我們也不知道,能幫助的效果也有限。」

除了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繳交學習歷程檔案,也要輔導學生在「彈性學習」課程中,擬定該學期十八週的學習計劃,以利學習歷程檔案的完整。然而,這類課程與輔導,並不計入老師的規定授課時數,就算想幫助每位學生,無奈時間和體力皆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

註: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紀錄,由學校和學生定期且長時間上傳至學習歷程平台,分為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四大部分。

除了幫助學生適應制度轉變,由於學分調動,部定必修減少,老師還需擔憂原授課時數遭縮減。許月偉解釋,教師若時數不足,必然得負責原科目範疇外的工作,「要去上多元選修,補足你的課,不然就是當行政,或上校訂必修,上一些非專業領域的課程。」於是,教師一邊在講台上授業解惑,一邊摸索、學習未知的新課程,同時還接手行政庶務來填補授課時數。

即使教師普遍認為負擔加重,有些學校因教師員額限制,無法聘請新老師;有些學校則料想未來一定會減班,為控管教師數量,儘管正式教師不足,也會留作懸缺。台北市某高中教學組長描述,校內有教師退休,校方卻不敢新聘老師,「大家都會很擔心,萬一招正式進來,結果沒有課給他上,會壓迫到本來的老師的課。」種種顧忌下,「你今天如果沒有人力,不是招「兼課(註)」,就是要自己多承擔。」

註:指校方因編制師資後有缺額,或因正式教師出差請假,聘請暫時頂替空缺、聘期一年以下的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

員額解凍做半套 教師過勞仍未解

全中教副秘書長黃惠貞表示,當前教學問題出於根本因素,「像現在這樣大家都在要求解凍員額的時候,我認為教師過勞的問題,應該是教學方法可以試著改變,像是參照高職教師的協同教學。但我們似乎很少重視這件事。」

然而,林毓琇表示,每個老師各有習慣的教學方式,對於課綱認知又不同,共同備課常常執行不易,很難協同教學。

黃惠貞指出,教育部日前宣布將解凍1400位教師員額,試圖解決108課綱上路後教育現場的過勞問題,但並非所有學校都急需解凍教師員額。「108課綱增開了校定必修、多元選修,這些特色課程讓學校間差異更大,所以教育部更應該提出新的配套措施,更注重每個學校的個別需求,而不是依照舊制。」

然而,教育部雖已拍板員額逐年解凍,但申請標準並沒有因應新課綱調整。陳瑩琪說明,目前教育部對員額解凍的計算基準,是各校教師對部定必修科數的負擔量,但造成教師負擔的「校訂」、「彈性學習」等項目卻被略而不計,這些是解凍員額無法解決的原因。

同時,解凍員額還需配合授課時數調降,各校教師名額才能增加,真正減輕教師負擔。王麗華分析,若班級數量和教師鐘點時數不變,「增加了員額其實不一定用得到。」若多聘新教師,但能分配的課堂數卻不足,反而可能造成教師超額。「如果要減少老師的負荷,不是只單純加一個員額、人數給我們,應該降低基本授課時數。」他接著說,其實現階段僅開放員額,對教學現場並沒有幫助。

「我們都會說現在是夜最深的時候。」正處於新課綱的過渡期,教學人力不足、未成熟的制度讓教師們承受比原先更多的疲倦與壓力。高壓籠罩之下,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無聲扛起家長與社會的期待,燃起燭火,陪伴孩子照探前行;僅僅是希望過勞的付出真能如課綱所言,待至曙光來臨,成就每一位獨特的孩子。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