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共乘來了 (上) : 偏鄉Uber 部落頭目當運將 老少通載
號稱「偏鄉uber」的「噗噗共乘」來了!司機馬國忠大笑說,部落耆老陳先妹曾在凌晨四五點跑到馬國忠家門口,「我一出門看到她坐在輪椅上,說『你要記得載我去看醫生喔』,嚇死我了!」
花蓮卓溪中平部落如同台灣許多偏鄉,沒有方便的大眾工具;「噗噗共乘」是解方之一。馬國忠確認陳先妹繫好安全帶,一邊和她談笑,一邊在心裡盤點當天的行程:待會要載另一位長輩去教會,下午要接中學生放學,晚上還有晚自習的考生要回家。每個人因不同活動產生通勤需求。
馬國忠的車在台九線上,不知不覺已拐了好幾個彎。台九線是台灣東部重要公路,中平部落已是離台九線最近的部落,但大型公車並不開進山裡。居民說,到了晚上,如果沒有搭到鄰居的便車,就得在這條彎曲的山路摸黑前進三公里,才能到達公車站牌。這段步行卅分鐘的路程,幾乎阻斷了部落通往玉里鎮的一切資源,包括教育、醫療和其他日常。
由在地人當司機 解決居民通勤需求
現在,貼著醒目「噗噗共乘」磁鐵標示的小廂型車開進鄉里了。
「噗噗共乘」是由交通部科顧室針對偏鄉交通問題而研發的新計畫,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目前在台灣五處偏鄉服務,包含花蓮縣的卓溪鄉。住在中平部落的高中生李璇表示,家裡距離公車站牌遠,公車班次又少,如果沒有噗噗共乘,參加學校晚自習後回家就會非常麻煩。
噗噗共乘採用「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DRTS)」的精神,設計從居民的需求出發,招攬當地居民化身司機,穿著橘色工作背心,開著自用車穿梭在山徑,解決公車體積太大無法進村、固定路線、班次缺乏彈性等交通問題。有交通需求的村民只要打電話、聯絡噗噗共乖的Line客服或掃描QR Code預約叫車,由該鄉的媒合中心幫忙找到共乘夥伴,並派單給司機,就完成叫車,就像都市中的Uber一樣。
「噗噗共乘」使用者包括固定時段預約乘客。星期五,五人座的「噗噗共乘」小客車沿著山坡行駛,轉了幾個大彎,越過山頭,終於開進落在山谷河岸邊的卓溪鄉山里部落。三位賽德克族的長輩坐上車,前往卓溪聚會所參加社區活動。開車的司機是部落頭目,以前就會幫忙載沒有自用車的村民到鎮上,偶爾意思意思收點油錢。久而久之,頭目或村長收錢載村民,成為了不成文的約定。
陳勁擔任花蓮縣卓溪鄉噗噗共乘的輔導員,負責人車媒合、與當地居民及司機溝通等第一線業務。他說,由於村長與頭目認識大部分的部落民眾,在各村落尋找噗噗司機時,會先問他們的意願。他們本來就會幫忙載村民,通常會答應。
噗噗共乘入駐前,居民需要特別口頭拜託村長、頭目或鄰居,詢問乘載意願,加入噗噗共乘當司機,會有薪資及其他修車補助。現在村民只要提前預約,司機就會在指定時間抵達乘客的家門,接送他們去教會或鎮上醫院等日常活動場所。陳勁觀察,將在地原有的共乘文化,套上噗噗共乘系統,既省去口頭約定的人情壓力,司機又不易忘記,更免去熟人給錢時可能出現的尷尬。
生活所需都在市區 深山長輩車資破千
卓溪鄉崙山村離玉里鎮四十公里,單趟車程超過一小時,私人計程車的車資高達六到八百元。八十二歲的陳先妹每兩周要到玉里鎮上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分院回診,由於醫院座落在市鎮,距離過長,有時打電話叫計程車還會遭拒。沒車的崙山村民若想要就醫、買菜或領錢,就得向左鄰右舍探聽是否剛好要下山,以求搭個便車。有些年紀更大或行動不便的長輩,會將提款卡和密碼託給信任的人,請對方代辦。
不少原住民長輩識字能力不佳,對中文不熟悉,常看不懂市區的公車資訊,或無法順利跟計程車司機溝通,自行出門十分不便。有了噗噗共乘之後,巷弄長照站站長會調查長輩需求,統一幫忙預約。長輩們下山不再需要四處詢問,也不用面臨語言不通的窘境,更能省去高昂的交通費。
統一手機預約 降低交通語言門檻
其實,噗噗共乘同樣有語言隔閡的問題。礙於噗噗共乘需要透過手機預約服務,導致長輩無法獨立操作預約系統,仰賴當地文化健康站和長照站人員幫忙預約。儘管如此,噗噗共乘與其他交通選項的不同,在於司機是乘客認識的在地人,若乘客有特別需求或疑問,可以在日常遇到時詢問。此外,它並未限制用途或時段,任何交通需求,都可以用單一管道解決。因此,長輩跟協助他們的人,只需學習噗噗共乘的運作,就能解決生活大部分「行」的需求。
清水部落文化健康站站長簡秀鈺表示,以往文健站工作人員需要自行接送長輩到站上,現在則幫忙預約噗噗共乘。除了平時去文健站上課外,長輩也會將自己的外出需求告訴他們,並由他們代為預約。有了噗噗共乘,長輩出門的意願明顯提升了,文健站的出席學員,也從十位出頭到近二十位。
祖父母年紀老邁無法接送 孫子上下學靠噗噗共乘
中平部落離玉里鎮十公里遠,是李璇和奶奶的家。李璇過去常因學校活動和競賽練習到太晚,趕不上七點半的末班公車回家。奶奶已經年邁,無法接送孫女,只能看有沒有老師願意開車送學生回部落。雖然法令規定自用車未經申請不能營業載客,但李璇說,以前上下學會和部落其他學生一起乘坐鄰居的車,每人月付一千元的「油錢」;若有其他外出需求,還得到處拜託鄰居或認識的人幫忙。
位於玉里鎮,與卓溪鄉接壤的三民國中,約有二十位學童使用噗噗共乘服務上下學。三民國中老師巫念涵說,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卓溪鄉山里部落、中興部落及中平部落。通往部落的山路狹窄,校車開不進去,學生通勤需要另尋他法。三民國中曾經出現國中生自行騎機車到校的案例。雖然學校祭出小過處分,仍無法從根本解決學生因無人接送,才必須騎機車上學的問題。
現在有了「噗噗共乘」,學校統一為需要的學生申請,更能確保學生的安危和出席。司機早上會逐戶接學生上學,放學時會提前在校門口等候搭車的學生,點名完畢後一起送回家。車上同學來自不同部落,本互不相識。現在,早到車上的同學們會一起聊天、打電動等待同學到齊。回家途中,他們常在車內高唱,搖下車窗,沿路都可以聽到嘹亮的歌聲。有溫度的服務 在地司機守望相助
噗噗共乘司機馬國忠說明,部落的壯年人口外移嚴重,許多人在外地工作,一年只回來一兩次,所以隔代教養的情形非常普遍。部落長輩因為年紀大了,不方便親自接送孫子,每到夏日,就會擔心孫子不上課,自己跑到溪邊戲水,發生危險。「還有一個阿嬤,早上她孫女還沒從家裡出來,就一直拜託我要等他孫女,很怕我開走。」
身為曾經出走,與子女鮮少見面的壯年人口,馬國忠非常了解這種心情。
有噗噗共乘司機幫忙點名、送到家門口,這些隔代家庭中的長輩終於可以鬆一口氣。馬國忠回憶,他曾在接送時,見到孩子被數輛看似有敵意的摩托車團團包圍,趕緊拉他上車。他在後視鏡中發現摩托車緊緊追來,立刻加速開進附近派出所,化解險境。
馬國忠也常跑醫院。他說,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輩,如果沒人載,往往不願看病。將他們載到醫院後,他也會下車攙扶長輩入院,因此常被誤認是照護員,甚至是家屬。當被問到是否考慮兼職照護員,他大笑:「沒時間啦!不然我真的是在做照護員工作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