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觀點新世代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圖/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提供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圖/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提供

推影響力投資 張大為:做好事又能賺錢

近年來ESG成為投資市場顯學,但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理事長張大為表示,在永續投資的大傘下,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更能夠提出解決方案,藉此追求做好事又能賺錢,達到「名利雙收」的目標。

2021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今天在台北舉行,論壇邀請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核心主管Sean Gilbert、福特基金會資深經理Margot Brandenburg、中信金、玉山金、安聯投信等業者,以及影響力投資生態系利益關係人等,透過對話討論如何引領市場資金達到追求投資獲利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推動影響力投資生態系的健全發展接軌國際。

願景工程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致詞指出,他2005年在經濟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做好事又賺錢」,昨天他和幾個朋友聊天,談到管理大師彼德杜拉克的一句名言「一個成功營利事業,終究會變成一個非營利事業」,十幾年前他無法體會這句話的道理,但開始了解影響力投資後,想法轉變為「做好事會賺錢」;一間營利事業一直賺大錢,最後別人會感到麻痺,不會有人覺得是偉大又成功的企業,企業之所以會成功且偉大,是因為同時也做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事,把資金的力量提升到最高境界。

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則說,金管會陸續發布綠色金融2.0、公司治理3.0,此外,也預計明天宣布,要求所有公開發行公司明年發行年報時,必須以量化方式揭露環境、水汙染、再生能源等永續概念,以及在社會面、勞工、兩性平等等,明年股東會公布年報時就要符合法規要求。

張大為指出,在永續投資的大傘下,覆蓋許多細項,例如CSR、ESG、影響力投資、甚至B型企業等,影響力投資是ESG的新說法,但ESG就是要你做個乖寶寶,這並不難做,影響力投資則是要你提出解決方案,針對SGDs的17項指標,希望這些標的可以吸引私人資金投入,包括慈濟、行天宮等資金,能否更有智慧的使用、可以做得更好,讓這些組織的投資和慈善舉動更有價值。

GIIN指出,影響力投資的定義為「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也創造利潤的投資」。而預估今年的資金規模達1兆美元,比去年成長4成,是永續投資中成長最快的類別。

相對於國際的影響力投資風起雲湧,談到國內狀況,張大為表示,政府目前揮舞著ESG大旗,現在要換成影響力投資的旗子並不容易、也不適合,且有點強人所難。他說,TIIA的目標就是鼓勵更多人進行影響力投資,不是以獲利為唯一導向,例如投資長照、失智照護等,可以改善很多人生活品質、解決很多社會問題,還可從中間賺錢,有轉錢人家自然會來投資,達到名利雙收,做好事又賺錢,這是協會所追求的。

2021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今天舉行,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左起)、願景工程基金會董事長陳冲、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中信金控投資長謝載祥。圖/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提供
2021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今天舉行,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左起)、願景工程基金會董事長陳冲、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中信金控投資長謝載祥。圖/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提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