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願景行動者 願景行動者
「陶子奶奶」楊振宜和蔡櫻茹是一對相差半世紀的忘年之交,透過蔡櫻茹帶領,陶子持續活躍於表演班,數十年來堅持演戲,至今依然能擺出京劇身法。記者許詩愷/攝影

「陶子奶奶」楊振宜和蔡櫻茹是一對相差半世紀的忘年之交,透過蔡櫻茹帶領,陶子持續活躍於表演班,數十年來堅持演戲,至今依然能擺出京劇身法。記者許詩愷/攝影

他們助銀髮族挖掘自身故事 將生命搬上舞台

2011年生命劇場《阿智》以一名被母親拋棄,住在車站候車室的小男孩為主角,他每天看著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來到車站經歷別離與後悔,決定幫助大家抹去心中的各種遺憾。圖/果陀劇場提供
2011年生命劇場《阿智》以一名被母親拋棄,住在車站候車室的小男孩為主角,他每天看著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來到車站經歷別離與後悔,決定幫助大家抹去心中的各種遺憾。圖/果陀劇場提供

週四上午,數名長者走進練舞室,一大片落地鏡雖映出白髮蒼蒼,卻無法掩蓋他們雙眼迸射出的神采,這是一堂只收60歲以上學員的表演課。透過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和果陀劇場合開的「活化歷史」課程,長者不老,他們做自己的主人,向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甚至登台演出。

93歲的楊振宜是現場最資深學員,大家都叫她「陶子」奶奶。陶子已隨活化歷史專案總監蔡櫻茹學習18年,最嚮往的角色是《慾望街車》主角白蘭琪,最愛的亞洲演員是周潤發。她年輕時參與過現代劇華文名作《雷雨》,也曾經扮演虎姑婆、黑道大姐頭。

越複雜張狂的角色,陶子越喜歡,即將進入百歲的她將熱情投注表演藝術近乎一世紀。《慾望街車》白蘭琪象徵慾望如何使人癡狂,又傳達忠於自我、叛逆的現代女性形象,陶子自認符合了一半。

陶子在三零年代的南京長大,做個文藝青年是當時潮流,15歲不顧家人反對,加入大學生創辦的劇團;來台後則陸續在苗栗和嘉義從事教職,偶爾協助國軍藝工隊演出,只可惜30歲到退休這段日子,為家事所困,無暇再上舞台。

快七十歲的某天,女兒偶然得知台灣口述歷史戲劇的先驅者「歡喜扮戲團」正在招生,於是說服陶子參加。陶子回憶:「太久沒演戲了,剛開始我有點怕。」結果一演不得了,她找回半世紀前的自己,積極參與各項為中高齡族群打造的表演課程,也因此認識蔡櫻茹。

挖掘自我生命 淬煉獨一無二的故事

或許劇場工作者都帶有類似特質,熱情與叛逆同樣刻在蔡櫻茹的靈魂裡,才能和陶子一拍即合。年輕時的她為了戲劇,經常和朋友尋找城市中無人看管的空地,作為克難排練場地;出師後則走上為長者、孩童、身障者服務的另類路。

先在文山老人服務中心開設長者表演班,第一期計畫結束後,再從2005年起和果陀劇團合作,蔡櫻茹至今已寫下數十齣劇目,帶領眾多師資投身銀髮表演領域。

這些行動名為「活化歷史(History Alive)」,它源自紐約的非營利機構Elders Share the Arts,並由新光慈善基金會和果陀劇場引入台灣。

引導長者挖掘自身記憶,再將人生經驗改編為故事,透過口說、戲劇等方法表演出來,人生如戲,戲就是人生,協助長者保持五感與腦力,也促成跨世代交流。

目前活化歷史計畫共有三班,「故事班」教長者如何構思劇本、進行分享,最後前往各國中小向孩子們說故事。「表演班」進一步培養長者的肢體語言與台風,甚至參加果陀劇場「生命劇場」演出。「快樂學堂班」重視多元發展,供學員來此吸收新知,動動手腳放鬆身心。

「其實『挖掘自己的生命』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作,也是挑戰。」蔡櫻茹說,在她的經驗中,學員可以歸類成志願或非志願兩種類型,前者通常充滿求知慾,樂於主動分享故事;後者可能是因為家人「推一把」,才走出家門來上課,這類長者就需要花較多時間破冰,讓他們體會到參與藝術的樂趣。

但不分動機,願意付出便有收穫。許多長者們第一次正式演出後驚覺,小朋友竟然會對自己的人生故事感興趣,原來「我沒白活」,自我肯定,更交了新朋友。

「人們可能誤以為60歲以上就叫老人,但『活化歷史』學員橫跨60歲到90歲,他們經歷的年代差異很大,每位長者都需要被理解與尊重。」蔡櫻茹強調。不是所有「老人」都是同一個模樣。

「故事班」前往國中小演出時,長者不只以口述分享生命經驗,帶領人還會協助他們設計道具、歌唱、舞蹈,讓孩子們留下深刻記憶。圖/果陀劇場提供
「故事班」前往國中小演出時,長者不只以口述分享生命經驗,帶領人還會協助他們設計道具、歌唱、舞蹈,讓孩子們留下深刻記憶。圖/果陀劇場提供

帶領長者投身表演 也帶領世代彼此理解

身為活化歷史計劃總監,蔡櫻茹率領被稱作「帶領人」的老師群進行構思與教學,帶領人不會命令長者,而是陪伴長者體驗戲劇。每位帶領人都需長期培訓,也各有故事。

蔡櫻茹建議,若想成為帶領人,「須衡量你可投入的成本。」愛與分享是核心理念,卻無法單憑著一股熱情實踐,長者會有各自的煩惱,甚至是身體狀況,花時間陪伴僅是基本功,更要以專業技能協助。

他們不只為「活化歷史」專案服務,也時常和各地社福機構、非營利組織合作,將經驗帶出課堂,讓愛百花齊放。

對廖美惠(左一)而言,看著長者由害羞轉變為自信,樂於向孩子們分享自己藏在記憶深處的故事,這是支撐她從事帶領人的最大動力。圖/果陀劇場提供
對廖美惠(左一)而言,看著長者由害羞轉變為自信,樂於向孩子們分享自己藏在記憶深處的故事,這是支撐她從事帶領人的最大動力。圖/果陀劇場提供

綽號「彩虹老師」的廖美惠曾任醫院護理師,即使看盡生死,家人中風時仍然手足無措。她決定成為帶領人,帶領家人走出煩惱,第一組學員便是自己的父母親。

「我爸媽在課程上得到收穫,又帶回家,影響鄰居和他們的朋友。」這組爺爺奶奶第一次登場演出,就在廖美惠兒子的班上,祖孫藉著表演,有了不同重量的交流。

爺爺奶奶接觸孩童,中生代的帶領人,為生活注入活水;也接納了與自己不同背景的銀髮夥伴,雖然學員間免不了產生摩擦,卻能在長期互動中逐漸彌平矛盾,在退休生活中互相扶持。

廖美惠的朋友也引薦罹癌父親參與課程,那位爺爺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光原是一生最痛苦的回憶,但經過挖掘、思考,他決定從中淬煉出「想為年輕人留下的事」。

在口說分享時,他希望讓國一孩子體會「珍惜他人」,激勵面臨考試的國三生「生命中沒有過不去的檻」。

最後一次分享結束兩周後,爺爺就過世了。廖美惠到現在還記得:「這兩班孩子把爺爺的照片放上畢業紀念冊。」

活到老演到老 藝術與熱情不必以年齡設限

「第一期的爺爺奶奶,除了陶子之外,幾乎都離開了。」蔡櫻茹說,但他們的生活故事已流傳下來。

爺奶從故事班初試啼聲,再進階到表演班,但「不一定人人都適合登台演出」,蔡櫻茹在編寫每年劇目時,首要目標是為有體力,有能力的長者找出適合角色。

陶子身為當家女伶,從2009年第一齣《非常爺奶》起,她便參與了近十部,從70歲演到90歲。

《非常爺奶》共有7位長者、15位孩童演員,蔡櫻茹回憶,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老小朋友們,彼此對劇本激發創意,再經過一個暑假排練,發展出猶如祖孫的情誼,「每一個段落都是小朋友和爺爺奶奶互動的火花,也是忘年之交的最佳見證。」

2012年主打戲《躲吧!躲貓貓》更實踐了計畫宗旨,透過陶子和另一名學員竹奶奶的生命經驗刻劃台灣歷史,展望世代和諧。

陶子在劇中飾演「虎姑婆」,被村莊小孩們敬而遠之的她,其實是一位在國共戰爭中與家人失散,被迫逃來台灣的獨居長者。

竹奶奶的角色出生於日治時期,她以另一種立場生活於戰亂下,七十年來持續思念著兒時分離的日籍青梅竹馬。

看似虛構故事,實則改編自兩人真正走過的青春歲月。

蔡櫻茹形容:「每位長者,都是他們年輕時所處的大時代縮影。」這齣戲以孩子們的純真可愛為骨幹,帶領長者重拾歡笑,用溫馨結尾沖淡悲苦背景,既活化歷史,也紀錄下平凡人眼中的歷史痕跡。

如今93歲的陶子不只接觸活化歷史,近年還參與了京劇、拉丁舞等表演訓練,至今心心念念著《慾望街車》的白蘭琪,誓言要活到老,演到老,用她愛極的角色挑戰自我。

蔡櫻茹說,既然陶子奶奶那麼愛白蘭琪,那她要開始思考如何把《慾望街車》搬上舞台了。

想圓夢演出《慾望街車》的陶子,拉著蔡櫻茹、彩虹和綠豆三位帶領人,重現經典劇照中,四零年代美國人的叛逆模樣。記者許詩愷/攝影
想圓夢演出《慾望街車》的陶子,拉著蔡櫻茹、彩虹和綠豆三位帶領人,重現經典劇照中,四零年代美國人的叛逆模樣。記者許詩愷/攝影

新一期「帶領人」正展開招募,從事高齡、社區、教育工作者,或有志參與者皆可報名,培訓班將以工作坊形式進行訓練。圖/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提供
新一期「帶領人」正展開招募,從事高齡、社區、教育工作者,或有志參與者皆可報名,培訓班將以工作坊形式進行訓練。圖/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提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