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損心理:小心眼光 惹二次創傷
為何人們明知不妥,卻無法控制地想盯著顏面受損的傷友看?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助理教授蘇逸人從演化心理的觀點解釋,原因可能出於人類天生的獵奇心態,會被不尋常的新事物引起興趣、吸引目光,不自覺想了解發生什麼事情,而背後動機之一,是為了保護自己和維持生存。
蘇逸人表示,人類為了因應世界的複雜訊息,會形成所謂的「基模」(schema),也就是對世界基本的認知結構;基模的狀態穩定、不易變動,建構過程則和人們的日常經驗與想像密切相關。基模像個篩網,協助人們有效率地組織與消化外界資訊,和基模相符的事物容易被人接納,例如人在路上行走時,傾向「看見」符合日常預期與想像的人事物,而與基模不相容的訊息,則會挑戰基模的運作。
「顏面損傷」,就屬「陌生事物」的一種。蘇逸人解釋,一般人的日常是營造一副健全的身體,因此有傷口時,人們傾向盡快修復、就醫與遮蔽這樣的「非常態」,藉此維持健全的身體意象。當看見顏損者時,這個超乎日常預期的刺激,就可能暫時引發基模的內在騷動,使人產生盯看的動機,並透過盯看來理解發生什麼事讓陌生變熟悉,回歸處於日常時的平靜。
至於「盯看」為何同樣讓觀看者感到尷尬和不舒服?蘇逸人指出,在人的內心中,傷損經常會和感染、攻擊、傷害及死亡等意象連結;因此某些人看到顏損者時的不安和無法自處,與其說是來自傷者本身,不如說是對方的樣貌如同鏡子般,照出自己內心的恐懼與擔心。顏損者撼動觀看者「身體殘缺只會發生在特定人身上」的信念,被迫面對「命運無常不可控、出意外而受傷的人可能就是你我」的事實,也打破其自以為能永保貌美與健全身軀的神話﹐和永居於健康人國度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