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公路正義 找回行人安全
行人在行穿線上有絕對路權,轉彎車應保持三公尺距離,台灣路口設計卻讓車難避讓。記者葉信菉/攝影

行人在行穿線上有絕對路權,轉彎車應保持三公尺距離,台灣路口設計卻讓車難避讓。記者葉信菉/攝影

車不讓人 行人在路口死亡攀新高

「行人死在斑馬線上,這個政府是做什麼的!」二○○四年,台北市行人事故暴增,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驚天一怒,台灣也從那時開始取締車不讓人。只不過,十七年過去,「禮讓」文化緩步,「車不讓人」公路霸凌在全台仍無所不在。最新統計更顯示,行人在路口死亡,攀上歷年新高。

死亡攀升 文明社會最大諷刺

綠燈亮起時,行人走在行人穿越道有絕對路權。不過在台灣,去年有二一七名行人在路口死亡,這是從二○一七年以來,穩定攀升的「落後指標」,也成文明社會最大諷刺。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二○一二年曾啟動「公路正義」系列報導,探討台灣欠缺禮讓行人的駕駛道德,公路總局為此改革考照制度,納入實際路考,警方也雷厲風行取締車不讓人,最初三年行人死亡明顯降低。工程面卻長期被忽略;一旦教育、執法疲乏,死亡數字又一路飆高。

行人路口死亡事故創新高 製表/侯俐安
行人路口死亡事故創新高 製表/侯俐安

學生之死 喚起路口設計改造

二○一九年,一名文化大學女學生過馬路時,遭右轉公車輾過喪命。全台接連發生多起行人斑馬線死亡事故,長期關注道路設計的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疾呼奪命關鍵來自台灣斑馬線設計不當,交通部為此盤點全台易肇事路口。

如今不少路口,都能見到斑馬線退縮及增設庇護島,行人不再怕大馬路走不完;斑馬線退縮後,轉彎車可直視斑馬線,不怕A柱成為死角。調整後,「車不讓人」明顯減少,以台北市忠孝東路、基隆路口為例,調整前後取締件數降低一半。

學者直言 兩大致命危機未除

但工程進度趕不上死傷速度。今年全台數起車輛轉彎撞死行人事故,路口設計幾乎與當年文大女學生事件如出一轍。

「行人就是太相信政府設計而喪命。」趙家麟直言,超過九成路口設計都有問題,每當事故發生,各界怪駕駛、怪行人,卻極少檢討道路設計。他主張,每一場走在斑馬線上的悲劇,都應聲請國賠,就連駕駛也是受害者,「有誰希望撞死人?」

趙家麟分析路口兩大危機為路口斑馬線、車道設計,無法促使駕駛減速;其次是路口斜坡道,讓行人暴露於車輛內輪差的位置。營建署早有參考手冊,工程執行卻緩步。

以人為本 找回台灣公路正義

淡江大學運管系副教授羅孝賢說,路口事故常因設計不良,這是長期「車本位」思考,道路容量愈大愈好所致。近年斑馬線退縮等有效使車輛減速避讓,六都動起來,速度卻慢了。

實踐以人為本、守住道路安全,教育、執法、工程缺一不可。聯合報持續關心追蹤,找回台灣的公路正義。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