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邊境管制 台灣產業受衝擊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我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昨指出,台灣至今因政治因素,只能以NGO(非政府組織)觀察員名義參加,「被迫隔離」在氣候公約會議之外。
沈志修表示,以台灣有限的自主能源,以及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制,若不能順利連結巴黎協定第六條為碳市場體系等規則,將影響台灣晶圓產業的綠化與製程規畫,並波及國際產業供應鏈的穩定狀態。
沈志修說,尤其在面對全球碳邊境管制措施所帶來新的關稅貿易障礙威脅,台灣產業競爭力將因不能享有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公平對待而遭弱化。
「我國推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代表團」今將出發,昨在外交部舉行線上說明會,由代表團團長沈志修、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趙彥清、經濟部能源局綜合企劃組組長莊銘池、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副組長曾志雄出席說明。
「我們是被迫隔離在氣候公約會議之外。」沈志修指出,台灣被排除在外是不公平的,但台灣未因此放棄承擔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呼籲各國所應共同承擔的責任。他表示,對抗氣候變遷衝擊應是全球一體的工作,缺少任一國家都不完整,缺少台灣這個重要夥伴,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衝擊工作的重大損失;希望氣候變遷因應可以立刻加入台灣這樣的角色,讓台灣有機會免於氣候衝擊不可逆的反應。
沈志修提及,今年特別的是,我方將在COP26期間、十一月七日舉辦「台灣日」活動,傳達台灣不會在國際氣候行動中缺席,堅定宣示二○五○淨零轉型的決心。鄭文燦將以連線方式,分享桃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