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地球 地方不遺餘力
2021-11-21 01:40:19經濟日報 / 記者林媛玲、吳淑君、鄭朝陽/台北報導
台南市長黃偉哲昨(20)日在「氣候危機行動論壇」指出,台灣人用水用電量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多,有人怪罪水、電價偏低,其實怪來怪去,應怪大家對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是造成地球暖化不容推卸的事實。
黃偉哲說,台南是台灣第一個把氣候治理入法的城市,率先訂出「台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依這項法令,市府在工業生產要求用電量達880kw的用電大戶,要自備10%以上的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累積幾年下來,每年工業界已創下2億度再生能源佳績。
桃園市有33個工業區和11處工商綜合區,副市長李憲明說,這些工業區年產值近3兆,比新竹科園區的2兆還多,全市碳排最多的是工業,高達七成二,其次是運輸14%和住宅13%。
李憲明說,因應氣候變遷,桃園市淨零策略從2019年4月啟動,市長鄭文燦宣布把SDGs作為市政規畫目標,今年5月市府成立永續會,桃園也派員參加COP 26氣候峰會,展現追求2050年淨零目標的決心。
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表示,北市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率先提出淨零路徑,分為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及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他說,台北寸土寸金,減碳面臨昂貴困境,例如要蓋公園就是辛苦的工程,每個市民若要增加一平方公尺公園,要花200億元,簡直是奢侈品,但還是要努力去做。彭振聲說,目前是200萬年來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候,是3,000年來海平面上升最快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