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公路正義2.0 回響與追蹤報導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左起)、立法委員洪孟楷與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等人昨天上午出席「公路正義」記者會,希望藉由願景工程基金會今年公布的「公路正義」大型民調,提出更治標且治本的建議讓政府部門提出對策,洗刷台灣交通很亂危險的負面形象,讓台灣能早日達到「零死亡」的公路正義願景。記者蘇健忠/攝影 蘇健忠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左起)、立法委員洪孟楷與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等人昨天上午出席「公路正義」記者會,希望藉由願景工程基金會今年公布的「公路正義」大型民調,提出更治標且治本的建議讓政府部門提出對策,洗刷台灣交通很亂危險的負面形象,讓台灣能早日達到「零死亡」的公路正義願景。記者蘇健忠/攝影 蘇健忠

回響╱連4年3千人車禍死亡 學者籲提高道安應對層級

連續四年,台灣車禍死亡人數都高達近三千人,立委洪孟楷今舉行「公路正義」記者會。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在會中指出,若政府不盡快解決交通亂象,任由人命成車下冤魂,「就是個不負責任的政府。」尤其車禍死亡人數還高於刑事案件死亡人數。他建議政府提升主管機關層級,好好處理交通死傷問題。

相隔十年,願景工程基金會再度對全台用路人民意調查。與二〇一二年民調相比,民眾雖普遍認為道路安全感有所改進,但從數字來看,車禍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二〇二〇年死亡人數攀升至近三千人、四十八萬人車禍受傷,成為國人第六大死因。

洪孟楷邀交通部門主管及學者與會,共擬解方。他指出,全台道路依類型不同,分屬地方政府或公路總局等單位管轄,猶如多頭馬車,難以統一規範。洪孟楷要求交通部及內政部營建署,在三個月內提出檢討,下個會期赴立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

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說明,基金會此次民調回收六千多份樣本,詳細盤點民眾的「安全感」、「道路品質」、「禮讓文化」等用路感受,十年前還沒有走路滑手機現象,這次調查也特別點出「滑手機過馬路」已成現代文明病,是國人最無法忍受的違規行為第三名。願景工程進一步和聯合報合作推出「公路正義2.0」系列報導,並分享數據供各界使用。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等人昨天上午出席「公路正義」記者會,希望提出更治標且治本的建...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等人昨天上午出席「公路正義」記者會,希望提出更治標且治本的建議讓政府部門提出對策。記者蘇健忠/攝影 蘇健忠

鑑於每年車禍死傷人數居高不下,張學孔認為,交通安全還涉及道路設計、車輛技術、公共運輸、民眾行為等六大面向,整合極其困難,因此現在交通部之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位階不夠高,應提升至行政院層級。張學孔說,中央要動起來,統合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訂下逐步達成「零事故、零死亡」的策略。

張學孔舉例,警政署需成立「交通警察局」,加強執法與調查事故的資源,因為「交通安全是基本人權」,至於營建署道路相關部門,則可併入交通部。

交通部路政司專門委員李昭賢表示,政院近期已啟動部會統合,包含工程、教育、監理、執法與修法,都正努力整併資源中。李昭賢說明,如工程面,目標今年完成一九五〇處危險路口改善,改變過去「以車為主」的設計思維,保護行人安全﹔執法面將加強運用數位科技,達成精準監測與預防。

綜觀車禍事故名單,高齡與青年族分居前兩名,李昭賢解析,這和反應時間或經驗有關。年長者通常視力不佳或步行速度較慢,死傷青年則超過八成為機車騎士,上路經驗不足。

內政部營建署道路工程組分隊長鄭惠心表示,因六成車禍發生在路口,營建署正廣蒐國內外專家意見,持續修訂標準,例如重新設計行人穿越線,後縮遠離路口,擴大待車空間,以減少轉彎風險。鄭惠心補充,營建署去年八月也先行修改《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加強全台廣設人行道。

▌延伸推薦:

【公路正義10年後】交通事故大魔王!失敗的道路設計 總要有人犧牲才改善

全台民調1》用路安全感較十年前提升 基隆市民最沒安全感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