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大考 中小企沒錢沒人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企業在政府規定下,必須撰寫ESG報告。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直言,對於全台百大或前兩百大的企業來說,執行ESG或寫報告,不是難事,他比較擔心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可用資源不多,需要政府多幫忙」。
依照金管會上路中的「公司治理藍圖3.0」,目前需要撰寫社會責任報告書(將更名為永續報告書)者,除了食品、化工、金融保險業及資本額超過5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外,自2023年起,資本額達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也必須撰寫。
廣大中小企業未來也將逐漸「被波及」,需要有具體的ESG行動。在ESG三大領域中,一般認為,中小企最難跨過的檻,就是減碳。
經濟部在今年1月底,宣布攜手產業,透過「以大帶小」方式,協助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
第一步先做「碳盤查」,了解個別企業在生產環節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
「以大帶小」,是指由有經驗、有技術的大企業,帶領供應鏈相關的中小型業者,從碳盤查開始,一起推動減碳。此外,經濟部也找上工總成立碳中和聯盟,預定4月上路,目前已有七家大企業願意出面,呼應政府的減碳「以大帶小」行動。
不過,中小企要完成碳盤查,並不容易。中小企業磐石獎聯誼會總會長陳萬來說,依新版2018年環境管理國際標準溫室氣體部分,進行盤查,起碼需時九個月,耗費逾百萬元,對一般中小企來說,很難負擔得起。
「中小企一般會評估回報率,決定是否投注資源,有急迫性又影響經營的,一定先做,」陳萬來認為,這是何以大企業容易推動「碳盤查」,而中小企多慢半拍的原因。他鼓勵業者,只要還有獲利,一定要趕緊撥永續預算,不然面對外界的排碳需求,就會趕不上。
為了解決碳盤查動輒上百萬花費,使企業不願花錢的「痛點」,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最近委由工研院,開發一套免費「碳評估系統」,預定3月底,提供中小企業免費上線填寫資料。
不過,陳萬來也提醒政府,「不是有了一套評估系統就OK了,還要留意這套系統是否能被國際主流市場接受,不接受,就是無效」。
對企業來說,「碳盤查」的下一步,需要取得客觀的第三方認證,才能出具國外客戶接受的報告書。目前台灣國內只有七家碳盤查的國際專業機構,近期業界盛傳,這七家國際機構的碳盤查業務,都接到明年去了,人手不足,亟待政府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