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補破網 別畫錯靶射錯箭
台灣愈來愈老,「家庭照顧」幾乎是家家難念的經。照顧失能父母,是財務、體力、情緒三種煎熬,若再搭配貧窮,甚至突如其來的意外,當主要照顧者倒下,成為被照顧者時,壓垮一家的速度,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更難對付的,是每當悲劇發生時,各方總是搶著檢討、尋找代罪羔羊,卻拖慢正在前進的腳步。
台灣在二○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每七人就有一人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長者,老老照護、失能照護失能、高齡照護失能,甚至一人照顧多人的多重照護困境,從孤獨死到照護疏忽、照顧殺人,在全台各地蔓延。再過兩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類似近來中和一家四口悲劇,只會不斷出現。
每一次的社會事件,都是自省制度缺失與補起破網的機會。台灣在急速高齡化之下,對「脆弱家庭」定義、第一線社工困境,必須重新檢視;光是案家在社政、衛政、勞政之間,至少七個以上跨單位、跨部會的資訊對接,相互勾稽、整合,對案家的訪查,至今仍是各行其事,就必須仰賴中央出面。
在中和案發生之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將社安網任務交給政務委員林萬億督導地方政府。實際上,去年林萬億就曾經召開過多場會議,但台灣正面對的困境是,即使第二期社安網在二○二一年上路,至今最大的缺口,是關注的對象始終以精障、家暴、性侵、兒虐、吸毒為主,沒有正視長期照顧的問題。
相較家暴、性侵,長照相對健全。但在高齡化之下,開始出現的問題卻令人招架不住。例如以長照的視野來看,需要照顧的是「被照顧者」;當照顧者生病、失業,面臨貧窮、精神問題時,沒辦法再負荷照顧角色,開始疏忽、導致被照顧者生命出現危險時,卻會被社安網漏接。
當父母一方身為照顧者、一方被照顧,相依數十年,子女長期住在外縣市,照顧者卻突然倒下,兒女必須馬上接手時,要如何補起破網,面對十年內的社會中,可能不再有家人甚至照顧者,該如何是好,是全民必須面對的課題。
從中和、土城到蘆洲案,在台灣只是冰山一角。若以為在社會案件中,抓到機會攻擊政敵,甚至自豪社福預算突破史上新高時,只是在傷口灑鹽。畫錯靶、射錯箭,砸再多錢、修再多法,也無法補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