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蔬代肉…需食育扎根 靠政策推廣
生產蔬果的碳足跡遠低於肉品,蔬(素)食是實踐減碳簡單的方法,聯合國訂二○二一年為「國際蔬果年」,鼓勵各國推廣蔬食、節能減碳。但知易行難,台灣外食人口多,受限飲食教育缺乏宣導、蔬食餐廳經營不易等因素,蔬食仍是小眾市場,有賴政策端出政策誘導發展。
幾家餐飲集團看好蔬食產業潛力,投入蔬食餐飲。漢來集團跨入蔬食產業十多年,有五家漢來蔬食餐廳,走單點式的精緻路線。
漢來美食副總吳若寧表示,台灣蔬食仍是小眾市場,過去國內以宗教素為主,為了增加口感,使用許多豆類加工品,影響一般人對素食的認知。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加上標榜使用原形食材的高檔蔬食出現,在業者推廣下,國內增加許多吃健康素的人口。
吳若寧說,漢來蔬食目前採契作方式直接向農戶購買食材,靠著溫室栽種,許多原本要進口的彩椒和櫛瓜等食材,現在都能在本地以合理價格買到。
饗賓集團投資的「果然匯」採吃到飽模式,單價約六百元,有五家分店,是蔬食業的生力軍。果然匯品牌督導李光大觀察,愈來愈多葷食者不排斥無肉飲食,更認為吃蔬食是食尚潮流。他相信,爭取年輕人與注重環保飲食的消費族群認同,將是國內蔬食產業的重點方向。
「推廣蔬食要先解決產業問題。」國際蔬食產業推廣協會IVIPA理事長高秀忠表示,台灣有很好的蔬食環境,可惜政府從來不積極推廣蔬食,導致蔬食產業成長緩慢,關鍵問題包括蔬食人才來源太少,長期缺乏專業機構培訓。
高秀忠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推廣蔬食,包含從學校的食育做起,另可針對蔬食業者成立專屬的蔬果交易平台,除穩定食材價格,也可透過業者團購引進特色食材,增加消費者的新鮮感和消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