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困境/綠色轉型 中小企缺資源
在加入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之前,國泰世華銀行已先把投融資企業「掃過」一遍,找出碳排占前60%的大客戶,優先議合。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過程絕大多數是順利的,但這些都是大企業,下一步要面對的,就是中小企業。」
今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COP27),聚焦在如何幫助經濟弱勢的非洲國家低碳轉型,在台灣,98%以上的企業是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政府目前雖然是採取「以大帶小」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銀行帶著供應鏈業者一起來減碳,但是當ESG大風吹到中小企業身上,還是會讓他們打冷顫。
中小企業協會副理事長陳萬來表示,在淨零轉型路上,中小企業最感棘手之處,是資源與輔導不足,比如公司內部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力,可以做碳盤查或減碳規劃,另外,即便已經開始減碳了,自己減不了的碳,想買綠電來折抵,卻發現市面上的綠電不夠多,價格也不夠友善,「中小企業減碳,除了靠自己努力,也需要政府大力幫忙。」
中信金副總經理游欣慧提到,在實務上,銀行對於中小企業減碳或做議合,多是採「鼓勵」及「知識分享」,提醒中小企要注意減碳法規與趨勢。
而她也觀察到,相比大企業,較不容易取得中小企業客戶的碳排放資料。
針對中小企業的減碳困境,未來甚至可能影響融資取得,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建議,未來《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後,對企業收取的碳費,馬上會變成一個大基金,這個基金就應該拿出一大部分比例,協助中小企業減碳。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建議,政府不妨擴大現有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機制,讓中小企業跟銀行在應對氣候變遷、永續金融上,能有更多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