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一/追蹤期中目標 拚淨零達陣
今年3月底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重申蔡總統在去年4月宣布台灣在2050年將實現淨零碳排。
但是弔詭之處也在於,2050年要淨零,那麼反推回來,台灣每年該減多少碳?2030年時,能至少達成一半的減碳量嗎?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回答,甚至能助攻減碳的碳定價、碳交易平台,台灣還落居人後,令不少人質疑,台灣的淨零是喊假的。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建議,目前政府雖已訂定2050淨零目標,但比2050年更重要的事是,政府一定要訂出2030年的期中減碳目標,「沒有2030年,就不會有2050年,政府把目標公布好,規則訂清楚,這樣民間才能趕快來配合」。
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也贊同,台灣應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要不然大家會有錯覺,以為2050年還很遙遠。目前世界的共識是,2030年至少要減碳45%,2050年才能達到淨零碳排,「如果台灣2030年要減45%,從現在算起,只剩下八年,平均每一年都要比現在減少5%到6%,期中目標有了,(減碳)急迫感就出來了。」
簡又新也指出,目前政府在氣候法制上,還有很多工作還沒做到位,除了減碳標準外,還包括碳費怎麼收、碳交易制度怎麼做,甚至未來政府也應提供財稅優惠,給積極減碳的企業,如此才能確保,2050年能實現淨零排放。
他舉英國為例,英國是全球最積極的減碳領頭羊之一,有兩個字可概括它的減碳精神。
一是Financing green,意即政府會動用經費協助減碳;其二是Greening Finance,也就是綠化你的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催生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例如綠色債券等。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已承諾要在2035年達到碳排放相較1990年減少78%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