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迎接綠電時代 迎接綠電時代
綠電具有間歇性,加上發電時間未必吻合人們的用電需求,讓人感覺它好似一匹脫韁野馬。報系資料照

綠電具有間歇性,加上發電時間未必吻合人們的用電需求,讓人感覺它好似一匹脫韁野馬。報系資料照

綠電具有「間歇性」虛擬電廠將綠電變得可調、可控

綠電具有間歇性,加上發電時間未必吻合人們的用電需求,讓人感覺它好似一匹脫韁野馬。

不過,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台大電機學系特聘教授劉志文說,靠著虛擬電廠的指揮,綠電將變得可調、可控;當綠電變「乖」了,不僅可以挹注台灣的電力,也有助穩定電網。

虛擬電廠指的是,聚合商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AIoT),把分散在各地的微型綠電整合起來,例如,來自家庭、學校或工業區的太陽能、風能、儲能等,或是電動車的電池,或者在台灣相當有發展潛力的需量反應,都可以聚合起來,形成一座看不見的發電廠。

劉志文表示,虛擬電廠與傳統電廠一樣,都能根據中樞指令,來決定今天要發多少電。但它另有兩個超越傳統電廠的功能:儲能、需量反應,有助電網變得更有彈性。他提到,現在在台灣,已經有一些民間的聚合商在營運虛擬電廠,成為台電的好幫手。一般說來,聚合商聚合的量,愈大愈好,這樣對電網才有幫助,像是在德國,就有一家民間聚合商,聚合了一萬多個用戶,總聚合容量高達9GW(百萬瓩),相當於三座核四廠容量。

德國虛擬電廠能夠成功運作,除了與政策鼓勵、環境、法規配套成熟有關,也與德國建構出一個公開、公平與透明電力交易市場有關。此外,德國電價相比台灣高很多,許多參與虛擬電廠計畫的用戶,不僅可以根據智慧電表或聚合商的用電指示,減少電費支出,往往也能因為參與需量反應,額外得到出售電力的豐富收入。

劉志文提到,電價調整,在台灣仍是一個受管制議題,並非如國際先進國家由電力市場機制決定,但是參考國外的經驗,它不是只有上漲或調降的選項,比如在歐洲或美國就有一種「即時電價」機制,可供台灣參考。

即時電價很類似現在很多台灣工商用戶會選擇的時間電價。即時電價把時間電價再切細一點,以每小時為單位,高峰時段電價貴,離峰費率低,可引導用戶行為。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