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平價成衣背後 付出多少沉重代價
電商購物便利,加上「快時尚」風潮席捲全球,一次入手多件新衣成為許多人的日常,但消費者往往只看到產品標籤上的平價,卻很難看到時尚背後要付出多沉重的環境代價。時尚產業複雜,涉及生產、製造、運輸、零售等環節,隨著平價衣市場愈來愈熱,對環境負荷有增無減。檢視紡織品從無到有及供應鏈過程,不難想像汙染隱憂、碳足跡有多大。
衣服材質常見的聚酯、尼龍是由石化工業提煉的產品,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一氧化二氮,染料也會對環境造成負荷。印尼是世界上化學染料重鎮,印尼西大魯河被科學家判定是全球汙染嚴峻的河川,主因是河畔有上百家紡織廠。
碳足跡也是不能忽略的一環,全球約六成衣服在中國大陸製造,隨大陸勞動力等成本上升,服裝大廠部分將生產重心移往越南、巴基斯坦等國,這些國家若缺乏原料,就要從大陸、美國等地運過去,製造完再輸往全球,過程消耗資源,運輸也增加可觀碳排放。
大量製造、過度消費的社會經濟模式,正加速地球資源消耗。近年蓬勃發展的快時尚,改變成衣產業生產模式,產品周期從每季縮短到只剩兩周,壓縮的結果,在市場流通的成衣產量倍速成長。快時尚滿足消費者喜新厭舊,價格低廉又容易取得,人們不再珍惜,甚至覺得丟了也不心疼,多少人的衣櫃裡,充斥著不曾剪標的衣物,購物當下想要多於需要,不僅造成荷包、衣櫃負擔,過度購買也對環境造成傷害。
近年永續概念興起,快時尚遭不少環保人士批評,甚至抵制,勞動權益也是另一疑慮。二手衣問題解方,牽涉整體服裝產業型態、消費習慣、跨國貿易機制、環境生態保護等,如何讓每件美麗衣服背後不再沉重,值得消費者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