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輔助駕駛有盲區 輔助駕駛有盲區
裝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近年在國道撞擊緩撞車頻率大增,也讓國道事故處理人員大感無奈。圖為示意圖。 圖/國道公路警察局提供

裝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近年在國道撞擊緩撞車頻率大增,也讓國道事故處理人員大感無奈。圖為示意圖。 圖/國道公路警察局提供

國道施工及緩撞車遭撞攀升 輔助駕駛車輛成隱形殺手

國道施工及事故處理緩撞車遭撞的意外層出不窮,去年較前年增加五成,而肇事車裝有輔助駕駛系統比率也逐年攀升,今年更增加到六成四,近三年造成八十六人死傷,成國道隱形殺手。國道事故處理班人員感嘆說,很多駕駛把「輔助駕駛」系統當「自動駕駛」使用,導致事故發生,但在輔助駕駛無法可管情況下,他們「上班宛如在賭運氣」。

交通學者、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建議,台灣交通環境複雜,包括大雷雨、隨意竄出的行人、機車等,都可能影響系統辨識,既然輔助駕駛系統已是趨勢,應著手訂定法規納管,從嚴規範,讓輔助駕駛系統還在發展時,能透過法規避免被誤用或濫用。

裝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近年在國道撞擊緩撞車頻率大增,也讓國道事故處理人員大感無...
裝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近年在國道撞擊緩撞車頻率大增,也讓國道事故處理人員大感無奈。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依「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規定,國道事故處理及施工至少須派出三輛車、約五名工作人員,第一輛為工作車,第二輛為緩撞車,需和第一輛車間隔卅至五十公尺,第三輛則是標誌預告車,會再間隔三百到五百公尺,並於路肩設置標誌預告車,處理時間若達兩小時以上還需擺設交通錐。

根據交通部道安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國道交通事故高達七八八件,較去年同期增加五十五件。其中,國道施工及事故處理緩撞車遭撞事故從二○二一年的六十六件,成長到去年九十九件,今年一至四月也有卅一件;肇事車裝有輔助駕駛系統比率同時逐漸攀升,從前兩年的近五成,今年已達六成四。

交通部高公局說,輔助駕駛系統愈來愈普及,前年起,注意到這類車輛在國道撞擊緩撞車件數不斷上升,逾九成是從後方追撞,賠償金額約十五至一八○萬元不等,近三年造成八十六人死傷。

高公局說,目前國內市面車輛所配備的,僅為「輔助駕駛系統」,不少駕駛人卻將其當作「自動駕駛」使用,但輔助駕駛系統仍有部分情境可能無法即時正常運作,或是辨識前方物件,包括與前車速差過大或前車靜止狀態下,以及上下坡度大路段、彎道路段;前車未行駛於車道正中間、突然切入或轉向的車輛、特殊形式的車輛、機車及靜止行人,以及特殊天候環境。

高公局坦言,各車廠輔助駕駛系統硬體構成及軟體訓練都不同,國內無法可管,目前難有防範作為,僅去年調整「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內側車道施工時,緩撞車應跨內路肩及內側車道行駛,改為行駛於內側車道,以提升與輔助駕駛系統辨識率。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