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早療就醫路漫長
早療破網誰來補 製表/朱冠諭

早療破網誰來補 製表/朱冠諭

觀察站/家長改觀願求醫 政府接不住需求

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去年通報數首度突破三萬人,創近十一年新高,卻有多達四成兒童未接受聯評,凸顯評估量能不足問題。當台灣陷入新生兒荒,疫後遲緩兒人數卻居高不下,許多兒童未被早療體系接住,或沒能趕在黃金期內接受早療,已成中央和地方政府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經衛教宣導,國內接受早療人數二○一一年起持續增加,顯示愈來愈多家長願意改變心態,但多數縣市治療、轉介量能卻還沒跟上腳步,不足以應付逐年增長的通報數。

目前各地早療服務多委託民間機構辦理,但經費與專業人力不足,社福、衛生、教育單位協調聯繫不佳,還有評估療育資源缺乏,都是普遍現象,亟待改善。

聯評中心服務量能不足原因,恐怕根源於並非醫療體系的主要獲利單位,早療健保每次治療算六○○點,可持續治療,聯評的物理、職能、語言評估每項各二四○點,但只評估一次,當然不利長期經營。

就算中央明年擴大補助聯評中心,但據了解金額增加很少,基本補助額度約八十到一六○萬,但每家中心每月光人事費就至少要七十萬,這樣的補助只能算杯水車薪,難怪醫院預估實質效果仍然有限。

因此,即使國內早療已建構出基本服務體系,公部門支持仍不足夠,第一線勢必只能靠使命感苦撐。面對整體資源不足,盡快補足經費和整體人力是首要任務,包括輔導建立更多聯評中心,擴展評估和治療服務、檢討健保制度,並檢討通報轉介中心、個案管理中心社工的服務案量,都是政府可努力的目標。

專業人員培訓也至關重要,尤其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在早療過程中不可或缺,人力卻長期不足,中央應設法培訓和招聘治療師、專科醫師,確保早療人力資源穩定輸出。

長遠來看,想優化早療服務,投入經費只是基本,系統性培育治療師等專業人力、儲備更多專業人才,才是永續發展的第一步。面對現況,主管機關仍需更多努力,才能防止慢飛天使被遺落在早療服務網絡之外。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