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早療就醫路漫長
疫情期間,孩童與家人互動減少,疫情後,兒童神經科門診出現不少語言發展遲緩兒。本報資料照

疫情期間,孩童與家人互動減少,疫情後,兒童神經科門診出現不少語言發展遲緩兒。本報資料照

爸媽「吊胃口」 誘導孩子說「我要」

三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人際互動,也侷限孩童的外界刺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黃雪婷說,疫情期間醫療業務降載減少早療服務,家長也因擔憂疫情主動暫停治療課程,尤其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解封後開始要到幼兒園並接觸人群,不少家長才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為避免家長太慢發現孩子的遲緩狀況,延誤治療黃金期,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林芳嫻提供臨床最常見發展遲緩的三個案例供家長參考,例如A小朋友三歲了還不會講話、眼神也不看人;B小朋友滿五歲了,但走路常常跌倒、跳的姿勢也很奇怪;C小朋友筆總是握不好,寫出來的字歪七扭八,甚至沒寫幾個字就抱怨手痠。

林芳嫻說,孩子成長過程可能碰到各種狀況,除了最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大動作協調性、精細動作感覺統合、生活自理、社會情緒人際互動、認知等問題也常見,需要客觀量尺來評估孩子的狀況,現在的早期療育已非傳統單向的醫病關係,而是逐漸轉向以家庭為中心、以作息為本位,治療不再侷限於醫療院所,希望逐步落實於家庭中,協助家長面對並引導孩子。

以最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為例,安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楊心驊提供四招創造「溝通動機」的方法,家長可於日常生活中藉此訓練兒童口語表達,包括「吊胃口」,可在孩子面前玩孩子喜歡玩的玩具或吃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並提供「我要」的手勢或口語示範讓孩子模仿,幫助孩子學會表達需求。

第二招「假裝忘記」,不主動提供孩子常用生活必需物品,讓孩子提出需求反映,例如用餐時假裝忘記給孩子常用的餐具,引導孩子主動說出餐具名稱;第三招「請求幫忙」,將孩子需求的物品放在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地方,誘發學習表達「請幫忙」的溝通技能;第四招「慢慢給」,對於孩子喜愛或需求的物品不要一次給予滿足,讓孩子主動表達出「還要」。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