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英、澳AI教育早紮根 台灣...卻都是未知數!
機器人廚師、無人小巴、AI導覽員、長照機器人…AI浪潮襲捲全球,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的應用,逐漸遍及食衣住行、長照醫療,甚至藝文創作領域。近年許多國內外研究、調查顯示,重複性、低技術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
AI快速發展,讓不少家長困惑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擔心國內教育跟不上科技發展。史丹佛電腦碩士、專攻人工智慧的StraaS & LIVEhouse共同創辦人iKala執行長程世嘉,就曾在臉書透露,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三歲的女兒。
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說,要學習「把AI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了學會和AI共處,不僅小學應該有AI課程,銀髮族也有權利進大學進修AI。
AI是什麼?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是指讓機器具備和人類一樣的思考邏輯與行為模式,由美國科學家John McCarthy在1955年提出,目前應用廣泛,例如蘋果個人語音助理Siri、微軟Cortana,擊敗人類西洋棋的IBM Deep Blue、擊敗人類圍棋高手Google DeepMind AlphaGo等都是,近年也陸續應用在餐飲旅館、無人車、醫療長照等各領域。
世界各國因應AI發展,持續教育改革。英、澳等國早在五年前,已將資訊科技列小學必修科目;研發Skype的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小一生就要學寫電腦遊戲。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在上海發表全球第一本AI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礎」,將在上海、北京等40所中學率先採用。
反觀台灣,12年國教新課綱明年8月就要上路,科技資訊雖列為國高中必修課,但課綱至今未審完,教科書還沒著落,師資、教材能否順利到位,都是未知數。
「AI時代,就是現在」。AI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未來將無所不在,聯合報「願景工程」今天起連續四天推出專題報導,期待國內科技教育能加緊腳步跟上AI發展趨勢,不讓下一代的競爭力落後甚或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