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光電開發案爭議
如何避免光電造成農村體系崩解,兼顧為農村帶來經濟機會,政府未正視,制度也忽略。本報資料照片

如何避免光電造成農村體系崩解,兼顧為農村帶來經濟機會,政府未正視,制度也忽略。本報資料照片

種電衝擊農漁村 環團促調查案場

光電對農漁村造成產業及環境衝擊,環團表示,地面型光電免環評,且只有漁電共生案場才要做「環境社會檢核」,因是行政命令,不少業者視若無睹;光電進駐農漁村有產業崩解危機,應盡快追蹤調查案場的影響,設法補救。

「種電反而讓在地失業率更高。」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說,光電場不雇在地人除草,反而是找清潔公司代工;以前種田一塊地可以養十個人,如今光電板不養人,錢都被財團賺走,盼農地種電政策就此打住。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梁聖岳表示,地面型光電免環評,不清楚會對產業、生態造成哪些衝擊及採取因應措施;現在只有漁電共生案場要做「環境社會檢核」,也只是行政命令,法令位階低,能源署難以確實把關業者的作為。

梁聖岳觀察屏東小規模光電場衝擊農業環境,包括助漲農地租金、農地破碎化,以及肥料資材、工人等產業鏈失調,政府與業者雖已發現問題,都缺乏深入理解,如何避免光電造成農村體系崩解,如何兼顧農村的經濟機會,仍然缺乏配套制度。

地方能承受多少光電場?梁聖岳說,這一直沒有實際調查來印證,目前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展開七股光電的生態影響調查,算是踏出第一步,應該要求業者做更多環境監測並公開資訊,回饋給源頭把關的機制,提早有對策和更好的選址機制。

梁聖岳說,雖然能源署已對地面光電的景觀衝擊訂定原則,但如何要求業者維護土壤可耕性、監測案場掌握相關衝擊,目前缺乏相關規定,多數業者對於如何投入案場維護,需要農業部、能源署提供更多指引。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都說,目前光電開發只由行政機關主導,缺少民眾參與。不論漁電共生或農地種電,皆牽涉土地多重功能與不同利益重分配,如何因地制宜、規畫管制,靠環境社會檢核機制並不夠,地方要有民主參與,中央要有總體空間計畫,才不會造成地方分裂。

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專長地理環境資源,他表示較贊成屋頂型光電,不影響地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