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診棒」高空把脈 驚覺磁磚空心
拿著「打診棒」敲打著每片磁磚,表面上看起來完美無瑕的磁磚竟是中空的,師傅吊掛在半空中,從廿樓一層層往下仔細替建築「把脈」。他們是外牆健檢公司,受過專業吊掛、檢測與修繕訓練,拿著聽筒與手術刀對準建物,當年施工品質一覽無遺。
「磁磚是否空心與掉落風險有密切關係。」玉山高空工程負責人范揚宗說,一片磁磚約廿二公分,有時「空音」占了三分之一都算正常,但有時會發現整面牆幾十片磁磚都是空心的,掉落風險就大了。
精捷工程總經理嚴善慧形容,「打診棒」如醫生聽筒,常見表面看來好好的,裡面卻鏽蝕斷裂,就像人生病時外表看似沒事,內臟早已化膿,須檢測才能提改善計畫、視情況修繕。
錢哪來?主動修繕住戶少
四○三花蓮地震後,各地下起「磁磚雨」。地方政府要求公家機關進行外牆檢測再回報,發現不少附掛支架已經鏽蝕。嚴善慧說,檢測過程中確實也常發現冷氣支架等附掛物,早已鏽蝕、變形,至於如何修繕、錢從哪來,則與管委會運作成熟度有關。
公寓大廈住戶少有主動檢測的機會,大多是磁磚剝落、市政府函文提醒時,才會由管委會出面找上外牆檢測公司。幾家知名檢測公司與大企業有長期合作,但普遍的公寓大廈通常沒有檢測意識。
嚴善慧和范揚宗都發現,早期五樓以下老公寓外牆馬賽克磁磚剝落比率,反而沒七樓以上丁掛磁磚嚴重。嚴善慧說,七○到九○年代的建案,尤其七樓到十二樓外牆剝落率較高,這與建造時期法規、工法與建材有關。
外牆整修 僅台北市須申報
台北市的房屋高達七成超過卅年,外牆劣化修繕急迫性高,北市府二○二○年起推動「台北市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辦法」,規範十一層以上、屋齡十五年以上建築物,每六年申報一次;卅年以上建築每三年申報一次,其他縣市無相關規範。
不過北市今年三月取消滿十五年規定,改為滿卅年以上建物須辦理首次申報、五十年以上第二次申報。台北市政府建管處專委鄭大川表示,過去訂定十五年是因建商保固以十五年為期,盼保固後接手診斷;經重新檢視發現,磁磚剝落有九成五是卅年以上的老舊建物,延長期限也避免申報過度頻繁增加社區財務負擔。但花蓮地震後是否改變,確實是在評估。
人多地區 老屋應辦理申報
國振工程顧問結構技師陳宗斌研究指出,台北市為數眾多的五層老舊建築物尚無須辦理申報,但仍具風險,北市府應詳細檢討所需申報的範圍,如是否應以建築物的外飾材高度代替建築物高度,或於主要幹道及人口密集之地區,如距離捷運車站五百公尺範圍內之建築,應辦理申報。
他說,台北市現行外牆須申報之材質以粉刷、磁磚及岩板為對象,卻缺乏附掛物檢核選項,但台北市外牆有不少金屬帷幕、玻璃帷幕及冷氣、廣告招牌等附掛物,建議檢查應納入。
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潘乃欣直言,唯有預防性維護管理才能降低風險,否則總在事發後才補救,將付出很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