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少事法配套不足
司法介入改為行政輔導 製表/陳宏睿 圖/聯合報提供

司法介入改為行政輔導 製表/陳宏睿 圖/聯合報提供

社工無強制權 家長不配合就沒轍

少年事件處理法上路後,採「行政輔導先行」原則,過去如吸毒、攜帶刀械的「少年虞犯」改稱「曝險少年」,先由各縣市少輔會輔導,不送少年法院。桃園少輔會人員指出,多數曝險少年本身已是保護處分執行中少年,法院也會轉介保護管束中施用三、四級毒品個案,但少輔會無強制採尿權、無強制輔導權,遇到不願意配合輔導或態度消極的曝險少年、家長,能介入的力道有限。

少年持刀 父親抗拒輔導

「拿個刀而已有什麼好大驚小怪,這樣也要我和小孩去上課,面子如何掛得住?」北部一名少年因在學校持西瓜刀在班上炫耀,被以曝險少年送少輔會接受輔導,但父親不太配合,少輔會在輔導少年過程、常先面對家長的抗拒。

屏東縣少輔會組長鄭元敏說,少年個案複雜,跟個案建立信任關係至少要花三個月,不是短時間就看得到成效。輔導人員也常面臨找不到曝險少年,家長不配合等情形。

家教問題 多數家長無感

此外,鄭元敏指出,許多少年淪為詐騙車手也不敢跟父母說,直到家庭衝突過大,才會通報,輔導人員難於第一時間掌握。

許多少輔會人員在輔導少年過程,發現「壞掉的大人在教壞掉的小孩」,光是要說服家長配合並且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模式就是一個大工程,因為大部分的家長沒有病識感,並不覺得自己的教育已出現問題。

少輔會人員說,讓家長和少年一起接受專業的輔導,因為不是到警察單位及法院,比較能被接受,也可以打開心胸和社工談,如果家長願意配合,「可拉孩子一把,避免惡化」。

「家長態度與關心,是輔導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基隆少年隊業務組長林敬群說,少數家長不配合個案,會請示法官在案件中註記,可以強制家長參加親職教育講座。

資深少年案件法官指出,「家庭」是兒少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建構兒少的認知與行為模式,若遇到成長於黑幫幫派背景的家庭,調保官調查時,會評估法定代理人強制性親職教育的需求,讓家長接受「親職教育」。

社工介入 幫派隨後拉人

中南部的少輔會人員坦言,法院較不會提供少年生活協助,只有訓誡、保護管束等作為,少事法新制上路後,很多觸法少年轉給少輔會,要協助少年繼續就學、媒合工作,但少年早已身處幫派大染缸,有車手、詐欺等犯罪行為,並非單純吸毒曝險行為,多數接受輔導後仍無改善。

少事法上路後少輔會無強制採尿權,吸毒少年離開校園就無法確認是否仍施用毒品,有輔導人員擔憂,恐造成中離、中輟生人數增加,因為到學校就要驗尿,休學反倒不用被管制更輕鬆。

嘉義市少輔會人員說,曾處理一件「曝險少年」,家長為彌補無法給少年完整家庭而格外寵愛,發現孩子接觸毒品時,無法接受而情緒爆發,少年因賭氣而以毒品逃避現實世界。儘管少輔員努力想拉回,卻敵不過家人帶給少年的傷害,走上吸毒這條不歸路。

此外,時代轉變,歹徒吸收未成年的方式與過去不同,社工常面臨開案後,曝險少年被「公司」吸收,搭機出國從事不法工作,考驗社工應變功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