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中產階級貧窮化
上路十多年的奢侈稅屢創新高,豪車更是稅收大宗,反映有錢人花錢霸氣不受影響,房市股市等資本利得獲利頗豐。記者林俊良/攝影

上路十多年的奢侈稅屢創新高,豪車更是稅收大宗,反映有錢人花錢霸氣不受影響,房市股市等資本利得獲利頗豐。記者林俊良/攝影

學者批稅制不公:都是薪資族貢獻稅收

主計總處報告顯示,中產階級財富縮水,甚至向下沉淪到「近貧」危機。學者不約而同直指,稅制是造成中產階級消失的主要原因,必須從改善稅制著手,發揮國家租稅正義。例如資本利得課稅可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增加各種社會福利,讓財富不多的人,也能過得很好,「至少要先讓中產階級不要掉到貧窮階級」。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辛炳隆表示,很多國家都有中產階級變少現象,但各自狀況不一。例如有些國家是疫情造成大量失業,導致中產階級所得減少,是所得面的銳減。但台灣失業率不高,且再怎麼低薪,實質薪資未往下降,所以是財富累積問題,也就是財富過度集中。在金融市場運作下,除非股市平靜、房價不往上,否則一定是有錢人變得更有錢。政府雖不可能直接進行財富重分配,但政府租稅對中產階級非常不公平。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也說,從所得稅、財產稅到遺贈稅,稅制的漏洞造成分配不公,進而衍生財富分配惡化的問題。尤其政府稅收成長超過經濟成長率,卻對所得分配沒改善,代表從有錢人課到的稅不夠多,反而都是中產階級、薪資所得者在貢獻稅收。

黃耀輝:數億股利 富人享節稅

黃耀輝解釋,適用所得稅率百分之廿、卅的家庭,可說是高薪資所得者,但並非高所得者,因為很多有錢人的所得來源並非薪資,而是股利、證券交易所得等,但稅制上對這些所得都給予優惠。以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為例,有些大股東年領四、五億元股利,選擇分離課稅百分之廿八的稅率,和所得稅最高稅率百分之四十相比,享有十二個百分點的節稅利益,省下數千萬元的稅金。

針對社會出現中間階級貧窮的問題,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從三個面向分析。首先是特定市場超額報酬,像是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業等,錢滾錢的結果造成富者愈富,導致中產無法爬上來。其次是產業低薪,以科技業為例,有高資本投資,工程師的勞動力因此產生高價值,相對而言,服務業投資有限,勞動力無法創造高價值,若局限國內市場,低薪就很難改善。

陳國樑:修遺贈稅 分配須公平

第三是財富世襲。陳國樑說,從遺贈稅資料分析,父母及子女維持相同財富分位的現象很普遍,整體而言,代際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財富僵固性,因此形成「貧窮世襲」、「財富世襲」現象。

黃耀輝也認為要從改善稅制著手,因為現行稅制漏洞很多。以所得稅為例,台股一路漲到超過兩萬點,但證所稅免課,股利所得還享有分開計稅的優惠。財產稅方面,囤房稅虛有其名,以房屋評定現值為稅基,有些根本不到市價的兩成,稅負微不足道;遺贈稅應該朝終身受贈稅方式調整。陳國樑則說,透過稅制達到財富分配公平相對消極,更積極的是要透過稅收的使用去促進社會機會均等,讓民眾覺得努力就有希望,而不是階級決定一切。

劉維公:非科技業 政府也要顧

財稅學者主張從稅負下手,不過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認為,稅制再怎麼改都沒用,有錢人絕對繼續避稅,而且會用非常厲害方式,例如透過慈善的方式不用繳稅,形成惡性循環。

劉維公分析,財富問題不在打炒房,也不在稅制,而是產業政策。不從產業結構下手,一切無解。政府如繼續把資源丟在AI、科技產業,不斷補助國外大廠,只會造就更多中產階級消失。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