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我限塑面臨跳票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至今生產累積逾七十億噸塑膠,但僅不到一成進入回收體系。記者陳靖宜/攝影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至今生產累積逾七十億噸塑膠,但僅不到一成進入回收體系。記者陳靖宜/攝影

環保團體籲源頭減塑不夠 還要源頭減廢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淨灘數據統計,二○二三年我國前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依序為寶特瓶、塑膠瓶蓋、菸蒂、吸管、漁業浮具、免洗餐具、塑膠袋等;依材質統計高達九成一為塑膠製品;依用途分析則是一次性餐飲用品占逾七成五。但環團呼籲,不只源頭減「塑」,更應走向源頭減「廢」,才能降低各式廢棄物對環境與海洋的汙染。

塑膠垃圾因分解速度慢,除帶給環境負擔,塑膠微粒也威脅人體健康。荒野保護協會永續發展部專員黃嘉瑩說,近年國內外相關塑膠微粒研究增加,因塑膠特性易吸附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因此海鹽、海產中的塑膠微粒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另塑膠容器溶出的奈米級塑膠微粒,會引發人體內發炎反應。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名譽理事楊振昌說,不少研究提到奈米級塑膠微粒會被身體吸收,可能對動脈硬化、血壓升高、肝腎異常等有影響。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祝年豐說,奈米級塑膠微粒會進到血液與支氣管,可能造成人體內異物入侵的發炎反應,造成心血管疾病、血糖血脂異常等。

台灣限塑政策推動歷程 製表/李柏澔
台灣限塑政策推動歷程 製表/李柏澔

不過,黃嘉瑩也認為,無論是海廢還是川廢,外界大多關注塑膠類廢棄物,然而源頭減塑應進一步走到源頭減廢。以塑膠杯為例,塑膠杯就算少了,還是會有其他一次性替代品出現;而各式材質廢棄物若要減少,產品使用周期就要夠長。

黃嘉瑩還說,政府在政策上過度美化廢棄物利用,導向成「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例如垃圾焚燒後的底渣會被美化成填海造陸的材料,以及廢棄物可拿來當作固體燃料發電等,反讓源頭減量可能不夠被重視,政府每年應要設立降低多少廢棄物的焚燒量,才會進而思考源頭廢棄物要如何減少。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專員徐曉珺補充,產品在生產開發端就必須思考後面的循環問題,因此政府推出產品循環的相關指引很重要,否則很多企業還處在旁觀和參考其他企業作法的階段。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