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地方創生求成效
官方推動地方創生六年,已到檢驗成效的時刻。圖為國發會舉辦地方創生活動。記者曾原信/攝影

官方推動地方創生六年,已到檢驗成效的時刻。圖為國發會舉辦地方創生活動。記者曾原信/攝影

陽光行動/地方創生砸百億 成效待驗

新一波的地方創生三點○計畫自今年展開,為期四年的「打造永續共生好地方創生計畫」,將再投入六十億元。前後加起來,官方推動地方創生已經六年、投入金額超過百億元,估計一千五百名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年正在行動實踐的路上,到了該檢驗成效的時刻。

目前總共有國發會等十一個部會都在推動地方創生,長久以來,外界質疑資源是否重複浪費。同時,是否僅培養了一群青年善用計畫拿補助款,成效卻未能可長可久。第三是多項補助限定年紀在四十五歲以下,也讓不少想投入地方創生的壯年感到不平。

效法日本 計畫進入第七年

台灣的地方創生是學習日本經驗。日本在十年前推動地方創生,首相石破茂在去年十月日本眾院大選主打「地方創生二點○」方案,修正實施十年的政策,並將原本每年編列的地方創生交付金加倍,達到二千億日圓新高。不過,自民黨在選舉大敗,失去眾院過半數地位,顯示選民似乎不埋單。而台灣為解決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城鄉發展失衡問題,政府自二○一九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即所謂的地方創生一點○;二○二一年「加速推動封為創生計畫」是二點○版本。今年是三點○版本,也進入第七年。

地方創生從一點○到三點○,除了「青年培力工作站」獲選團隊可獲三百萬補助,「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有三十五萬補助,國發會今年起新增在重點區域將扶持十家廠商和十位返鄉創業青年,每位青年可獲得五十萬資金。這些資金持續投入地方創生,帶動青年回鄉。

廊帶實驗 盼吸引青年返鄉

針對十一個部會都在做地方創生,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指出,各部會依其專長而有不同的主責項目,資源不至於重複。地方創生三點○計畫在執行的方式會做一些調整,目的就是帶動地方翻轉,讓大家不僅能在家鄉創業,還能活下來,「回鄉有機會過得比在都市還要好」,這是吸引青年返鄉,為家鄉帶來又一次繁榮的關鍵。

國發會已挑選四個地點做廊帶實驗。包括花蓮新城鄉、台東縣長濱鄉、屏東恆春、台南新化。劉鏡清表示,整體營造與體驗可以讓地方活絡起來,分散的點狀很難為遊客帶來豐富體驗,「廊帶」才能發展主題、帶動地方翻轉。

法規僵化 民團批扼殺創意

任內首推地方創生計畫的國發會前主委、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稱,真正的地方創生是要能振興地方經濟,讓人口不外流,並培養留鄉的能力,代代都在地幸福生活,「要補助,就補助他現在真正最困難的需求」。

她描述心目中的地方創生,應該「是要從地底下長出來的、從地方上長出來」,由地方自己盤點地方面臨的問題,例如農業、社會、高齡者等,並且想出處理的辦法,整合問題、結合團隊、提出解方後,再向政府提出所需的協助。

針對地方創生三點○,陳美伶有兩大建議:鬆綁法規、做好基礎建設,法規與基礎建設就是民間做不到的兩件事。

她認為,現行法規對地方創生而言是非常僵化的存在,最常見的就是土地使用分區很難變更,限制了建築物的用途,也限制有利於地方創生的創意發想,曠日廢時的公文往返扼殺經濟模式成形與發展的時機。

地方創生獎勵計畫 製表/財經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地方創生獎勵計畫 製表/財經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