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挺創生 民企注資助傳承在地DNA
不只官方有十一個部會共同推動地方創生,民間也來助一臂之力。
國發會推動「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對核定獎勵團隊給卅五萬元獎金,從二○二三年開始至今連兩年,中華開發資本(以下稱開發資本)都從這些團隊再挑十家,提供每家卅五萬元等額加碼獎金,並以開發資本投資本土企業超過六十年所累積的工商經驗及企業人脈,搭建連結創生團隊與在地企業平台。
信義企業集團則是在二○二一年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這是第一個也是全台唯一全國性地方創生非營利組織,由前國發主委陳美伶擔任董事長。該組織強調要集結民間最大力量,陳美伶表示,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希望對地方創生團隊「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方法不是給經費、補助、獎金,而是陪伴、了解、帶領,串接所有資源,連結網路,來解決地方創生團隊困境。
同樣的,開發資本總經理南怡君出席地方創生活動時,也經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開場。南怡君指出,開發資本目前管理十六支不同主題的基金,除了高度掌握產業脈動,最重要的是擁有綿密的產業人脈,得以「公私協力」方式支持地方創生。
有了開發資本的等額加碼獎金,這些獲得國發會核定又再經開發資本挑中的地方創生團隊,即可獲得七十萬元獎金,對多數青年團隊是很大的資金活水。更重要的是,和一般評選不同,開發資本重視團隊的「企業合作及商轉力」,南怡君指出,兩年下來,開發資本以此為標準,累積支持二十個地方創生團隊。
南怡君表示,開發資本引入企業資源,第一步是以企業網絡提供團隊所需業師。二○二四年底新公布入選名單,開發資本看見女力在地方實踐上的展現;其次是青年帶著創造力返鄉加值接班,運用別於家業的創造模式來緩緩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第三是大舉投入教案開發與設計,讓在地DNA得以傳承並擴散,也讓家鄉文化資產得以保存;最後是有多組是在本身有事業外,投入共益性行動,並與多重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創,具有延伸性的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