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健保永續再檢視
健保生存戰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健保生存戰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健保30年 邁向永續還是大限?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當天聯合報頭版標題「公勞農保畫上句點,全體國民享有同樣醫療條件」,為健保開辦寫下最清楚註解。健保是我國最重要的社會安全工程,保障民眾不因窮困無法得到醫療。如今開辦將滿卅年的全民健保,早已住進加護病房,醫界預言再五年就面臨大限。

吳明賢:健保未論質計酬

今年台大外科住院醫師招到三輪仍未額滿,兒科住院醫師也招募困難,台大院長吳明賢表示,這是過去從未有的現象。他直言,制度設計應讓醫師做有價值的事,可獲相應報酬,但現行健保支付並未追求論質計酬,資源分配未往救命科別。

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戰後嬰兒潮是指民國卅五年到五十三年出生的世代,預計再過五年就會全面退休,「包括我自己。」不只吳明賢一人憂心,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預警,五年後戰後嬰兒潮世代「最後一班」滿六十五歲,將退出江湖,缺乏願意低價奉獻的醫師,健保何似為繼?更別說在醫師出走前,護理人員「逃命潮」已先出現。

葉金川:收支是續命關鍵

但第一任健保局總經理葉金川指出,雖然全民健保「早已住進了加護病房」,但健保還是會存在,「只是裝上葉克膜奄奄一息」。如今醫護出走、新藥新科技給付不足、自費比率增加,葉金川直言,早在五年前就應改革,調整支出與收入,讓健保續命。

健保署宣布今年將全面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最後上路的是醫學中心林立的台北區,於今年第二季加入,宣告健保財務壓力已正式進入深水區。

講到醫院個別總額,「醫療人球」、「掛號一號難求」都是關鍵字,醫院若提供服務超過去年的給付額度,就要自行吸收,台北許多醫學中心院長擔心被「斷頭」。「斷頭」是股市用語,如今卻用於醫療現場。

陳威明:北榮不會拒病人  

醫院個別總額在南區行之有年,未見太大反彈,台北區卻如臨大敵,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出答案,「北榮不可能拒絕病人。」北市醫療資源最豐富,也是疑難重症最後堡壘。最近春節年假結束,北市各大醫院急診塞爆,又因護理人力減少而關床,急診崩潰,引發人力流失惡性循環。

全民健保是社會保險,健康和生病的人、富人和窮人同繳保費,用集體力量,讓人人就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醒莫忘初衷,全民應繼續互助。

作家柏楊曾說:「健保制度讓窮人有了尊嚴。」張鴻仁認為這是全民健保最大貢獻,只有極少數國家做到,全民健保前十五年達成這個成就,如今經濟困難者就醫仍有保障,值得肯定,但醫療自費比率重回開辦之前,兩極化階級醫療形成,已難改變。

健保減少健康不平等,是社會安全基石。健保卅周年前夕,本報推出「健保三○─永續還是大限?」系列報導,全面剖析健保挑戰。

健保費率5次調整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費率5次調整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