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遊走法律邊緣 「露友」盼完善改裝法規
近年興起改裝露營車,但台灣目前無相關改裝法規可參考。露營車業者批評,台灣法規落後,早已不符時下需求,且政府機關至今仍各管各的,導致民眾和廠家被迫遊走法令邊緣。資深玩家無奈表示,不少人為了檢驗通過,改裝時東藏西藏衍生更多風險,盼國內應跟上國外腳步,建置一套完善的露營車改裝規範。
打開社群平台,不少露友會在社團販售改裝過的二手露營車、露營車裝備,或交流改裝心得,甚至有民眾直接在社團中詢問如何改裝才順利通過驗車,許多人也不避諱地分享如何遊走灰色地帶的「經驗談」。
疫後改裝需求旺 成本低於進口車
「法蘭克車宿空間規劃」業者方建欽表示,露營車改裝需求在疫後大幅成長。由於國外進口露營車成本高,且等待時間長,國內流行改裝的新車約六十萬元即可取得,改裝成本則平均約四十萬元,相較比添購國外露營車CP值高,因此獲青睞。
方建欽說,目前露營車改裝可合法變更登記的項目,就如同一般車輛常見改裝的顏色、加裝車頂架、前後保險桿、輪框、車高及霧燈等,改裝後須至車測中心完成驗證,但像是露營車必備的床鋪內裝、水槽、瓦斯爐及掀頂等都不合法,許多民眾改裝時因而會做活動式,在驗車時拆下。
「我們也想合法從事露營活動,但台灣法規不允許。」陳姓資深露營車玩家指出,台灣法規跟不上時代潮流,導致改裝還需東藏西藏,若能比照國外有一套完善且彈性的規範得以遵循,就不需為了規避檢驗,甚至只好犧牲安全。
市面改裝設備多 品質恐參差不齊
他說,不少電商平台充斥露營車改裝設備,如推桿、床椅、桌板等,加上近年愈來愈多自媒體介紹露營車改裝,也讓不少人DIY,只是這些改裝設備價格及品質參差不齊,若涉及用電更可能有安全疑慮。
「大叔食光」車泊用品許姓業者同時也是資深玩家,她也表示,台灣露營車活動已有快卅年,疫情期間廣受民眾青睞,但台灣法規沒有跟上潮流,政府單位至今各管各的,讓廠家、玩家遊走法令邊緣。
許小姐表示,廠家在幫客戶改裝時,多會確保符合法令規範,但也有不少民眾選擇DIY,驗車時發現驗不過,再向廠家求助,常見多是已破壞車體結構。此外,她也建議台灣政府應活化閒置空間,輔導露營車活動發展。
日本露營車出租業者李奇嶽表示,台灣目前合法的拖曳式露營車受限地形,較不好開,許多人寧可冒風險改裝,成本也較進口露營車便宜許多,建議政府因應需求,在安全前提下設立彈性規範。
事實上,有民眾早在二○二二年就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建議,現行國內露營車只能併入其他車種規範,沒有適切的法規遵循,不符合使用者需求,像目前規範承載式露營車在行駛過程車廂不得載人,導致這些露營車最多只能乘載三人,實務上對許多家庭不方便,建議應與國際接軌。
交通部表示,露營車因為需要有相關露營設備,現行都是由原廠裝備好後再銷售給民眾,對於外界希望開放改裝的建議,會請公路局邀集相關單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討論增訂使用中車輛變更為露營車的相關變更檢驗規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