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改裝露營車問題叢生 道安未爆彈
國內瘋露營,愈來愈多人將廂型車或休旅車改裝打造成「移動式營地」。但是台灣目前並無露營車改裝的相關監理法規,以致只能比照一般的改裝規定,「合法上路」有困難。
中華民國露營休閒車協會輔導理事長郭冠雄直言,市面上大約七成露營車為非法改裝,車主大多驗車前再拆除送檢闖關,改裝露營車遊走灰色地帶,成為道路未爆彈。
行駛中突引擎冒煙
「一台露營車就像一間行動套房。」現行交通法規未禁止汽車設備改裝,但露營車需要的床鋪、冷氣、冰箱、水槽、爐具等設備改裝皆無具體規範,以致露營車非法改裝衍生的安全問題,時有所聞。
去年十月,新北市蘆洲區就有一輛福斯廂型車改裝的露營車,行駛途中突然引擎冒煙,甚至底盤起火,所幸消防隊獲報及時到場射水降溫,事後還爆出車主為知名藝人鳳小岳。
郭冠雄指出,每年約有兩百萬人次從事露營活動,疫情期間成長至約八百萬人次;隨著露營活動的增加,露營場位卻僧多粥少,連帶價格也翻倍上漲,不少「露友」轉向選擇可四處移動的露營車,但台灣沒有自產露營車,市面上約僅三成為合法引進或改造,出現許多亂象。
目前國內露營車估有上萬輛,其中可分為「自走式露營車」、「承載式露營車」及「拖曳式露營車」。台灣監理法規僅針對從國外進口整輛自走式露營車,以及在車輛後方加裝拖曳勾外接無動力車廂的拖曳式露營車合法,只要考取駕照即可開上路。
合法進口價格昂貴
但有業者透露,合法進口的自走式露營車單價高,動輒三、四百萬元,且交車時間長,許多人寧可將廂型車、休旅車改裝成自走式露營車,但露營車因有住宿、餐廚烹飪需求,往往會裝很多電池,用電安全風險高。
郭冠雄說,因無專屬改裝法規,想要合法改造露營車程序繁瑣,需先購買合適新車,透過甲級車體廠向車安中心宣告,再請車體廠幫忙設計、送給車安中心圖審,依設計圖施工打造後,還要經過車測中心檢測,再到轄區監理所領牌為「特種自小客(貨)露營車」,前後要價約三百萬元。
民間私改問題叢生
他表示,不少露友不願花大錢跟花時間,就請民間改裝廠私自改裝,且愈改愈誇張,像是車頂加裝太陽能板影響車輛電瓶,甚至為了省成本網購便宜電瓶,導致充電或行走時起火事件時有所聞。他說,這些改裝設備多是活動式,驗車當下拆除也抓不到。
至於承載式露營車是在貨車車斗上加裝露營廂,只要車廂符合法規大小,且行徑時車廂不載人,就沒違法問題,被認為是遊走合法的最大邊緣。
驗車前拆除無法管
高雄市區監理所說,民間確實有露營車需求,但當前法規有很多限制,坦言民眾選擇規避檢驗,像是做活動式的設備,在檢驗前拆除也無法可管。常見的違法改裝像是電系設備搭載車用電源、改裝椅子配備、承載式露營車廂式尺寸超出標準、加裝流理台等,違者視情節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十六條開罰九百至一千八百元罰鍰,或依第十八條開罰兩千四百元至九千六百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