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客運停駛危機 駕駛變老又變少
「公車怎麼還不來?」二月十一日開學日,新竹縣府為通勤學生新開快捷九號公車,首班車就「放鴿子」,學生清晨近六時在站牌前,苦等半小時沒車來,第二班預定六時卅分發車也沒出現。
消失的公車 乘客傻眼
這兩班「消失的公車」讓人傻眼。新竹縣府調查,首班駕駛身體不適搞失蹤,第二班駕駛睡過頭,沒人補位,只好開天窗。沒想到隔周,快捷九號清晨又脫班,因駕駛身體不適,延誤四十五分鐘才發車。
公車是最廉價的大眾運輸工具,各地頻傳脫班、誤點,這是公車產業長期缺工、人力老化下,惡性循環的結果。據統計,目前六十歲以上的公車駕駛占總數一成八,雙北更高達一成九,人力結構若不改善,客運業估計,未來五年難逃大幅停駛、減班的命運。
中高齡駕駛 公車主力
交通部統計,全國市區客運駕駛人數從二○一五年一一八一一人,減至去年一○五八八人,減幅約一成,平均年齡從四十五點二歲逐年攀升,前年跨入「五字頭」達五十點七歲,去年再增至五十一點二歲,十年來公車司機老了六歲。
二○一五年,公車駕駛主力為卅五至五十歲,占總數百分之五十一點五,二○二三年減到百分之卅五;五十歲以上駕駛占比從百分之卅三點九,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八點九。中高齡司機已成現役主力。
新血更難招募,卅五歲以下的年輕駕駛占比,從十年前百分之十四,逐年遞減為百分之五點六。公路客運駕駛人力的年齡結構走勢相同,整體客運業駕駛的年齡結構,已往中高齡傾斜。
公車停駛危機已隱然浮現。基隆開往新北三重、新莊、板橋的通勤公車一○七○上路廿七年,因乘客減少、駕駛不足,去年七月停駛。同屬基北通勤路線的一五五八,從基隆經國道三到木柵,也因缺工、虧損,今年三月停駛。通勤族說,原本四、五十分鐘的直達車,現在轉火車再轉捷運,尖峰時間至少要花一點五小時。
老字號業者 相繼退場
北漂的呂姓上班族回台中老家,想搭公車到逢甲夜市,在台中車站等了快半小時才有車。他說,以前班距五到十五分鐘,現在尖峰時段十五到卅分鐘才發車;市民搭公車免費,但班次明顯變少,「現在公車都要等好久」。
有百年歷史的新竹客運長期經營桃竹苗路線,因不堪長期虧損、駕駛流失,去年一月先結束桃園十九條路線,去年下半年又終止苗栗、新竹等五十四條路線。超過一甲子的花蓮客運,也因人力等緣故,去年十一月底也吹熄燈號。
台中公車駕駛人數全台第三,前年陸續有老牌的仁友、豐榮、四方與捷順交通四家客運業退場;其中,捷順旗下的雲林客運前年倒閉,四方客運也退出台南路線。
客運業指出,公車駕駛難有新血,短期靠回聘老司機,無法翻轉駕駛流失的趨勢。首都客運集團總經理李建文也感嘆「每天都在招募駕駛」,直言大台北公車現況是老人載老人,駕駛又老又少,若再無年輕人投入,只能減班或退場,憂心未來沒公車可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