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上上下下 走在台南騎樓如「登山」
台南自詡是國際觀光城市,步行空間卻極不友善,觀光熱點的原市區街道騎樓高低落差大,遊客抱怨走一小段路上上下下比登山還累,提行李箱更如健身,輪椅、嬰兒車寸步難行,常被逼上馬路與車爭道。
台南舊市區屬低矮丘陵地勢,騎樓長年未整平。七月盛夏高溫達攝氏卅八度,本報採訪團隊推行動不便的傷者坐著輪椅,實測公園路、民族路及北門路等景點密集、遊客眾多的路段,不少民眾怕曬走騎樓,但幾乎每家店面騎樓都有高低差,一路上不斷上上下下,有的落差逾五十公分,除了累,一不留神還容易踩空跌倒。
一對夫妻推嬰兒車繞進騎樓,僅過兩家店面就因騎樓不平繞出去馬路,只好與車爭道。來自台中的何姓夫妻說,晚間推著嬰兒車要與友人聚餐,騎樓無法走,只好沿著路邊走,但不時有機車呼嘯而過,非常驚險。
記者推著輪椅從台南市北門路的民族路口走到衛民街口,一路緩上坡,幾乎每個店面都有高低落差,要將輪椅前輪翹起才能推過。短短不到二百公尺路程障礙重重,遇階梯落差大時,只好繞出騎樓到馬路上,全程三進三出,除了要在停滿機車的有限空間裡勉強前行,有次輪椅轉出馬路時是公車停靠區,幸好無公車駛入;再度轉進騎樓時,眼前則是店家擺在騎樓的商品擋住去路。
民團喊話 縮車道寬度設行人道
「這邊輪椅推不了啦!建議走大馬路。」迎面的路人好心提醒,輪椅最後一次轉進騎樓,前方竟是落差逾五十公分的三個階梯,團隊只能望「階」興歎,印證路人的建議。
「台南的步行環境數十年來沒什麼變化。」陪同體驗的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余志祥,在三歲女兒前年遭撞死後投身改革交通安全,他感慨台南沒有適合行人走的空間,騎樓整平做得不夠,有些路段雖有人行道,卻被變電箱、店家廣告旗幟占用,建議市府縮減車道寬度設人行道,落實行人路權。
整平騎樓 須地主同意才能施工
途中巧遇身障的蘇姓夫妻騎電動三輪車從善化搭火車來市區逛街,他們無奈地說,搭火車輪椅進出無障礙,一出火車站卻寸步難行,人行道長度及空間有限、騎樓不平,電輔車根本無法走,只能如搏命般騎在車道上,想逛街卻走投無路。
台南市工務局指出,騎樓屬私有財產,須取得同意才能施工,推動整平不易,仍設法改善中,近七年來整平三點一公里,新設人行道長度九十六點八三一公里,並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