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為孩子的未來朗讀
「親子共讀」是國民健康署一直致力推廣的概念,這個理念也正在愈來愈多家庭中實踐著。我們有個願景,希望全國所有的家庭,不論都會、偏鄉或原鄉,不管經濟富裕、小康或貧困,都可透過這樣簡單的親子互動,讓親子關係更緊密,家庭功能更健全,孩子也因此能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親子共讀」在台灣剛要起步,而在許多己開發國家卻是行之有年,並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在諸多研究中已經知道:盡早開始與孩子養成一起閱讀的習慣,從最開始來型塑孩子的大腦中樞,可以幫助孩子語言能力與認知發展。因為孩子在聆聽家長的說話時可以培養耐心與專注力,在閱讀故事的情節中發揮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由故事內容學習到溝通力與同理心,並從自己一天一天的進步裏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家長在與孩子心靈交流的時候內心充滿愛的感覺,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家長可以學到親職教育的技巧,很多生活經驗就是透過共讀時與孩子的對話傳承給孩子,藉著書中的故事還可以和孩子分享你的道德觀和是非善惡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把你的想法灌注在孩子的心田。這些和孩子一起累積討論出來的默契,與孩子形成的一致想法,有一天會變成你處理孩子青春叛逆難題的”錦囊妙計”。研究也發現,這樣的家長相對較能處理教養挫折的情形,鮮少會有怒氣暴衝的場面,自然不會有”兒虐”情事發生。孩子在這種氣氛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長大後自然情緒穩定人格成熟,大大減少日後親子關係不良、青少年不當行為、輟學吸毒、網路成癮或人際溝通障礙等等問題。
這一切一切說不盡的優點只是起源於一開始種下的那一顆種子:從最開頭,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Shared reading---「親子共讀」做起!
既然「親子共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該如何進行呢?你可能會覺得:回到現實面,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孩子可能擁有較多的資源,而經濟困難的家庭,家長勞動一整天也不見得能換來全家溫飽,如何還有精力平心靜氣來跟孩子共讀呢?
其實這是誤解親子共讀的意義了。「親子共讀」這四個字,最重要的是「共」這個字,也就是「陪伴」的意思。推廣親子共讀不是要給家長更多任務壓力,你只要多陪陪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還有爸爸媽媽喜歡跟他在一起,就對了。不計長短,每天有一段時間專心一意地陪伴孩子,或聊聊天說說話,或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是親子間特有的溫馨時光。「書本」只是個工具,卻不是必要的條件。但「書本」確實可以是親子共處一個很好的媒介。每個階段都有與孩子共處的方式,或是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技巧。
當寶寶還在肚子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隔著肚皮跟寶寶說話,說什麼呢?什麼都好!說說爸爸媽媽有多愛你呀!說說爸爸媽媽想像你有多漂亮啊!媽媽在與寶寶說話的時候,心情平靜、血壓穏定,胎盤的血流就會充足,胎兒就會長得好,媽媽在與胎兒聊天的時候同時也會減輕懷孕時因諸多不確定感造成的焦慮。同樣的,爸爸透過媽媽的肚皮跟寶寶講話,給媽媽帶來的幸福感可以給媽媽無窮的力量!研究發現,當寶寶出生時聽到媽媽旳聲音,大腦聽區與理解區的反應,與聽到陌生女子的聲音的大腦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可見在懷孕過程中,媽媽特殊的音調與情感己經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大腦皮質,這個聲音將成為日後寶寶心情煩燥不安的時候,最有效的安慰劑。從這裏大家就知道懷孕的時候就可以多跟寶寶說話,讓寶寶跟爸爸媽媽的關係更緊密。
寶寶出生以後,要怎麼跟他「親子共讀」呢?要讀什麼呢?這個時期的娃娃,最喜歡看人臉,所以就帶著他一起來閱讀爸爸媽媽的臉吧!你可以靠寶寶近一點,在他的面前擠眉弄眼,並發出ㄤ~ㄍㄨ~的聲音,寶寶一定會覺得非常有趣。他被爸爸媽媽抱得緊緊的,他聞到爸爸媽媽的味道,他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他看到爸爸媽媽在注視著他,他感受到爸爸媽媽全心愛著他,他就會建立起人生最初的”安全感”與”信任感”,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就這樣連結起來了。當然,父母也得到幸福感滿滿的回饋。這些就是日後親子關係的重要基礎。
雖然親子共讀的方式很多很彈性,但是一個好的材料會讓你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更得心應手,所以到了孩子四~六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使用「書本」這個道具了。對一個進入「口腔期」的嬰兒來說,書本在他眼中就是一個”食物”,所以他一定要把這食物抓來嘴巴嚐嚐才過癮,這是嬰兒正常的反應,沒有問題。選擇繪本要圖很大、字很少,內容則是以幼兒熟悉的食物或動物為主。有很多經過專家設計的兒童適齡繪本可以派上用場,例如可以邊摸邊玩的感覺統合書,可以邊洗澡邊玩的洗澡書,都是這個時期合適的材料。
這時期與孩子利用繪本進行親子共讀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圖畫,對孩子說話。家長可以天馬行空地看圖說故事,不必逐字逐句地照本宣科。孩子在與家長一起閱讀的時候接受到的訊息並不是「這個黃色的動物是鴨鴨」,”這個毛絨絨的動物是狗狗”……,而是當父母抱著他跟他說話的時候,那種專注的表情和多變的音調在孩子心裡感覺是多麼甜蜜,多麼有趣呀!孩子需要的就是透過父母的陪伴與分享,在親子之間產生情感與心靈的交流。
這階段大人抱持的態度則是享受繪本帶來愉快的親子互動,而不是急於教導孩子什麼學問。在共讀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喜歡就多玩一下,如果孩子坐不住了就暫停。別忘了親子共讀是快槳的時光,不必給彼此太大的壓力喔!過了大約一~二個月,孩子就會慢慢習慣甚至期待每天都有固定的一段時間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唸書的遊戲”,孩子也會漸漸喜愛上”書本”這個玩意兒。恭喜你們:已經踏出成功的一大步!
當小朋友可以較長時間專注在繪本上,就可以從大圖畫書進入到下個層次:有音韻節奏、重複短句的書籍。這時孩子大約一歲到一歲半,他們喜歡內容單純,有期待性、可預測性、方便重複朗誦的題材,最好再搭配邊唸邊比動作,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例如「手指謠」這樣的繪本,便可使閱讀更增添趣味。
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會想要一直翻頁、一直換書或一直要唸同一本書,這都是正常的反應,表示他想主導閱讀的步調,對書本充滿與趣,是好現象。家長不妨投其所好,籍以觀察孩子喜歡的圖書類型。
這個階段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關鍵時期,你可以讓書本多多出現在孩子的生活時間裏,例如晚安睡覺前,等公車的時候,等用餐的時候,或是一些無聊的空檔;也可以讓書本多多出現在孩子生活的空間裏,例如客廳、臥室、餐桌上,出門時也在他的小背包裏帶一兩本他喜歡的書,這樣就可以不著痕跡地讓書本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切記!切記!絕對不可讓3C產品介入孩子的世界,否則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將前功盡棄!
到了孩子兩歲左右,若你已經與孩子一起營造閱讀的氣氛近兩年,小朋友一定每天都會喜歡與你共讀的時光,每天都會期待爸爸媽媽說故事給他們聽。恭喜您!孩子從此會愛上閱讀,你們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將緊密不可分。若你是現在想要開始親子共讀,那也要恭喜您了!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都非常喜歡爸爸媽媽陪伴他們,說故事給他們聽,你會很容易找到一位小小知音!
這個年紀,你可以選擇比較長有起承轉合的故事繪本,繪本的選擇可以是傳統故事,例如三隻小豬、小紅帽;也可以是透過故事內容巧妙地傳達我們要教導孩子的主題,例如有關親情的、生活的、或情緒的,這樣的教養方式會比用命令式的管教有效得多。與孩子共讀時以「對話式共讀」來進行,會比自己獨白來得好,多跟孩子做意見交流,在對話中訓練他思考與表達的能力,你會發現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愈來愈熟練,腦力開發愈來愈聰明,爸爸媽媽一定可以看到你曾經說過的故事,在孩子生活、想法中發生的影響與改變。
「親子共讀」到這個階段,閱讀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份,接下來只要持續提供孩子各式各樣的書籍大量閱讀,家長繼續做孩子閱讀的好夥伴,孩子就會養成一輩子閱讀的好習慣。
「說話是天生,而閱讀的習慣則需要養成」。父母的陪伴與引導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的關鍵。閱讀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透過閱讀可以打開知識之門,打開門,你會發現閱讀的世界無限寬廣,書裡蘊含無窮的智慧寶藏,等待孩子去發掘。
今年三月聯合報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調查中發現,去年一整年有40.8%的民眾没有閱讀書籍,有19%的人距離上一次看書已有十年以上,這個數字著實令人吃驚。
提昇國民閱讀力其實可以提昇國力,養成國人閱讀的習慣是刻不容緩。「親子共讀」就可以為孩子帶來影響一生的好習慣,為了陪伴孩子閱讀,家長也會跟著愛上閱讀,你們將會成為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你們將會成為一個親子關係親密的家庭。有一天,當您看到身邊的孩子埋首電玩無法自拔,你的孩子卻時時必手持一卷的畫面時,您一定會感謝自已做了這個好棒的決定!
親子的關係建構家庭,家庭的習慣影響社會,社會的風氣改變國家。現在就開始 「親子共讀,為孩子的未來朗讀」吧!
想知道更多「親子共讀」可參考:https://ppt.cc/ff4i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