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記取血的教訓 消防員防護衣裝警鈴
比利時10年前曾發生類似高雄氣爆案件,五名消防員因此喪生,聯邦政府在檢討下,逐年增加消防設備預算;消防員出任務時身上防護衣更有警示設備,溫度、氣壓達安全警戒時,警鈴自動響起,不讓消防人員冒險。
距離布魯塞爾約50公里的吉斯朗安 (Ghislenghien)2004年10 月曾發生地下瓦斯管線爆炸案,情節有點類似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該次事件造成24人死亡,其中包括五名消防員。
事發後的各種檢討聲浪中,當然也包括消防人員的專業設備等,除各地方政府對消防局的預算支出外,比利時內政部對各地消防設備的補助,從 2005年的1600萬歐元 (約台幣6 億4000萬),到去年已增加到 2100萬歐元 (約台幣8.4億元)。
絕對專業 不受傷是重點
在布魯塞爾消防局服務十幾年的拉博德特(Eric Labourdette) 帶著本報記者參觀消防隊內的相關設備,十幾輛的消防車、救護車在隊內待命。拉博德特說,一接到警報,消防員要在兩分鐘內上車、出發前往現場,依規定,一般正常任務至少要出動四輛車,包括運送救災人員與設備及救護車等。
比利時的消防車還依照災害種類內有不同設備,除了常見處理火警的消防車外,還有專門處理爆炸災害、到水底救人等不同種類的消防車,面對不同災難車上有不同設備。例如在需要潛入水底救人的消防車上,消防人員的座位便掛有專業潛水救災衣、車內還有從水底拖人等設備;專責爆炸案件的消防車上,則免不了有應付各種瓦斯、化學爆炸品該有的滅火設備。
消防員救災常是水裡來、火裡去,遇到爆炸之類的案件,不只消防器材重要,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材質能否擋得住災難上身,自己先別受傷是一大重點。
布魯塞爾消防局裡有間專門處理消防員各種衣物的大房間,全局1070名消防員的工作服、鞋子都到這個大房間裡領取、送洗,地方政府每年提供為消防人員提供400歐元的消防衣預算。消防局內有一處專門檢測消防人員保護背衣設備的辦公室,是拉博德特口中攸關消防人員安全的重要所在;任務結束後,身上的保護背衣都得送到此地重新檢查,確認管線、警示設備等沒有問題,以備下次出任務時使用。
保護背衣 監控火場環境
消防員在出任務時,身上除消防衣物外,常會配戴上氧氣筒、氧氣罩等防護設備。布魯塞爾消防員穿戴的保護背衣還有個電子警示設備,隨時顯示消防員身處環境的溫度、氣壓、氧氣筒還可使用多少時間等;一旦消防員所在地的溫度、氣壓超過人體所能承受,警鈴馬上響起。
此外,如果消防員覺得人不舒服,可馬上按下警鈴,讓同事了解其狀況;若是來不及按下警鈴就昏倒在地,保護背衣上的警鈴也會在20秒內響起,讓其他救災人員得以盡速確認失去意識者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