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緬甸人相處有學問 緬甸經驗大家談
侯舒涵:雇主要有修養,降低標準就會快樂
往緬甸發展,你要有更好的修養,國中畢業就到緬甸的侯舒涵說:「降低標準,就會快樂。」
她眼中的緬甸人「比較單純」,講道理是行不通的。甚至不能拿台灣人的工作效率和緬甸人比較,在台灣一個人可以做四件事,在緬甸四個人能完成一件事,就要給他拍拍手。
緬甸人易知足、步調慢
這是不一樣的國家,緬甸人易知足、步調慢,「我遇過的緬甸人,很少儲蓄」,緬甸人也常向雇主預支薪水。
預支薪水的理由千奇百怪,通常是家人生病或是要繳房租,『不能不借,但也不能借多!』2015年世界銀行公布人均國民(年)總收入(GNI),緬甸人均1270美元,相當於台幣42000元。
緬甸員工預支薪水後落跑的事時有所聞,對侯舒涵來說,「大金額,或是惡意落跑」,她會提告,但一般小額預支薪水,她反而想:「我借,他們比較不太敢跑。」
別倚賴翻譯 勤學緬語
要在緬甸長期發展,語言能力必須有一定程度。
侯舒涵常建議,「辭掉翻譯,緬文就會變好」,越是倚賴翻譯,越難學好緬語。
嚴子昀經驗談--吃軟不吃硬 加薪水嘸路用 小心員工結伴離職
光有語文,不見得懂得緬甸人的工作習慣。
華王製帽廠前台幹嚴子昀說,緬甸員工「吃軟不吃硬」。
他打聽過,一般工廠員工流動率高達兩成到三成,有經驗的工廠都超額錄取,防止員工結伴離職。
他曾遇過情侶來應徵,堅持要兩人一起錄用、還要住同房,「我們工廠不會用這種,甚至連朋友都不錄用,就怕一個離職慫恿其他人一起走」。
軍事統治期間,教育系統整個崩壞,大學都採遠距教學,品質堪慮。「人沒有知識的時候,就會安於現狀」。
員工心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離職原因包羅萬象,有的要選離家近、有的因為工序複雜就不想做,「金錢不是最大誘因」。
心態問題
嚴子昀在緬甸工作前,在中國大陸廣東中山當台幹,他比較中、緬員工的差異時說,大陸員工非得加班不可,緬甸員工相反,如果還要學新的東西,負擔增加,就算薪水增加,他們也不想做。他說:「這是心態問題。」
林恆有:緬甸人的宗教觀是……現在窮,是因為上輩子做得不好
空心磚廠總經理林恆有從南美洲到緬甸發展,他說,南美洲人「今朝有酒今朝醉」。
緬甸人善良、純樸,且篤信佛教,他們有「輪迴」的概念,「今生窮,是因為上輩子做的不好」,卻也無忌妒心、嗔恨心。
林恆有到緬甸三年,苦笑著說:「這裡就是有一點,慢~」他不自覺地拖長了音。
黃資傑:對緬甸人不能有國際化的期待
黃資傑說,可以用國際化標準要求,但不能用國際化的期待,這樣就不會受傷害。
畢竟緬甸已結束封閉,要向國際社會打開大門,緬甸人的心態能不能跟上開放腳步呢?
緬甸宏全國際總經理黃資傑 見識到緬甸人的固執
緬甸宏全國際總經理黃資傑說,他這三年和緬甸人打交道的心得是,如果是站在緬甸面向國際,當然要用國際化的標準,但面向緬甸員工,「可以用國際化標準要求,但不能用國際化的期待」,這樣才不會「受傷害」。
有一例可說明緬甸員工的固執、不好教。砌牆的磚頭運來,卸貨在東邊,他們寧可用人力再搬運到西邊。
明明可以直接卸貨在西邊,他們偏不要,因為磚頭「一開始就是卸貨在東邊」。
黃資傑「強迫」員工把磚頭卸貨在西邊一次,再告訴他們就地砌牆,「不要浪費工序」,才慢慢改正。
他說:「緬甸人有自己的想法及工作步調。」尊重他們是必須的,否則一逼就反彈,進度比原本更慢。
但黃資傑仍強調「不要做重覆工作」,浪費工序。
緬甸人簽的都是「君子約」
簽約也是學問。緬甸人簽的都是『君子約』」,緬甸人沒有「履約保證金」的觀念,訂金能少就少,大家依工程進度付款,「做多少、給多少」、「貨到付款」。
蔡磊堅:太陽太大翻譯不幹了 公帳、私帳常分不清
一般緬甸人貪小不貪大,蔡磊堅帶著員工出外談事情,連香菸錢都要報銷,「他們覺得這是小錢」。
曾在美國紐約華爾街工作過的蔡磊堅說,公帳、私帳就該分清楚,菸錢再小也無法向會計解釋。
如果天氣不好,緬甸人工作意願也會變,他甚至遇過翻譯一看太陽太大,就說不幹了。
倒是蔡磊堅對緬甸人樂於助人,印象深刻。
他的朋友兩度在相同地方弄丟手機,都有人專程送還。
他的車子卡在雨後泥濘坑洞,路過的緬甸人二話不說,帶人來幫忙推車。
緬甸人被「管」習慣了
緬甸2011年轉型為民主開放前,曾經歷近半世紀軍事統治,緬甸人被「管」習慣了。
吳智仁說,管理緬甸員工要用他們習慣的方法。
他做鳳螺生意,用的是激勵法,「趕快做,就趕快回收」,工資入袋為安。
事情要用一輩子來做
但這也要小心,吳智仁提醒,雇主要有信用,因為工人間會傳來傳去,若是這一家老闆待人不好,工人間會流傳「別去那一家做事」,原因是「沒面子」。
食材一樣 服務觀念卻無法複製
在仰光開設麻辣火鍋店的王世宏,整個人瘦了一大圈,「什麼都得自己盯著」,太勞心勞力。
火鍋湯頭和台灣相去不遠,裝潢、桌椅甚至碗盤,都頗具水準,一恍神,還以為人在台北。
這是因為王世宏把台灣能搬來的都搬來了,強調原汁原味,只一樣,「服務觀念和台灣差得遠!」
一邊向店員招手,要他們送上顧客打卡的禮物酸梅湯,一邊大吐苦水。
他說,每個月六號最擔心,「因為剛領完薪水,不知有多少員工會來上班」。
即使供吃供住,薪資也不低,但人就是留不住,「有時候一跑跑掉四、五個,他們都呼朋引伴一起走!」常常一個員工剛訓練上手就走了,讓他自嘲是在開餐飲業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