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磚當敲門磚 林恆有從智利到緬甸
林恆有是家族中老么,4歲隨家人移民南美洲巴拉圭,5年後轉往智利,18歲高中畢業後再到美國念大學。
他試過在家族事業發展,從美國洛杉磯進口二手汽車到智利,甚至籌劃在智利開洗腎中心,也以巴拉圭東方市為基地,在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國交界處做邊境貿易,最終他選擇飛到與智利相隔半個地球之遠的緬甸。
在緬甸,他做的是自己不熟悉,卻與緬甸發展息息相關的空心磚,空心磚是林恆有踏入十年緬甸精華展期的「敲門磚」,從一塊磚開始,目標是踏進建築、房地產業。
空心磚看似簡單,卻會因為用料比例不同,試作時出現過龜裂、高低差達5公分的瑕疵品。
做的是自己不熟悉的產品時,就像踏進每個不同領域,「需要時間摸索」、「到最後就是屬於你的強項」,林恆有說:「會比較辛苦。」
勇敢賭一把的老么!
緬甸處處都是機會
「我非常喜歡台灣,希望台灣越來越好」,但林恆有也說,在台灣做生意更困難,什麼行業都有人做了,「我鑽不進去、找不到切入點」,但在緬甸「什麼都可以做」。
緬甸自2011年結束軍事統治,轉向民主開放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帶著國籍大企業向緬甸叩關,緬甸「開放」代表的是「機會」。
相對於成熟發展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像緬甸這未開發國家發展的潛力及爆發點就在她的機會多,而且資金需求比成熟國家來得低。
投入3年 喜見競爭對手
「小額資本開始,可以給你更大收穫。」林恆有從台灣進口一台空心磚製造機,從水泥、粗砂、細沙、石礫都取自緬甸,一天8小時工時可生產大型空心磚3000個,若產能需求高可用兩班制,一天6000個不是問題。
他的空心磚產量優於緬甸傳統紅磚,同樣施工環境,空心磚的施工時間是傳統紅磚的一半。林恆有說,空心磚中空部分是用來加設鋼筋,以同一面倉庫牆壁計算,堅固程度也是空心磚較優。
製造紅磚得用火來燒,緬甸都是用木材燒磚窯,以緬甸開放後對建材需求之大,「樹會越砍越多、污染越來越重」,林恆有評估。
在緬甸發展3年後,林恆有發現市場上已有競爭者,不但有手工製造,還有機器生產線。
他反而高興,「代表我的決定是對的」,正因為對市場判斷後發現,空心磚是緬甸此時建設所需,「我引領,有人跟隨」,才確立了空心磚事業是正確的。
空心磚打進房產市場
「市場教育」是必須的,為此,林恆有拍攝空心磚施工法的YouTube影帶,告訴用慣了紅磚的緬甸工人,如何用空心磚蓋廠房。
他也從外國人在緬甸蓋的廠房開始,向外國人推銷蓋廠房時使用空心磚,用意是讓緬甸人看到,再慢慢跟隨,如此可事半功倍。
我在落後國家長大 我對緬甸不陌生
從小移民南美洲,最早林恆有家族在巴拉圭蓋農場養雞生蛋,這生意不好做,一度無法養活全家,他們短暫返台後又回到南美洲,這次落腳智利做二手汽車及零配件買賣。
從美國進口二手汽車及零配件到智利,生意卻因為智利政府政策調整,價格不如預期。
在發展中國家如南美洲各國做生意,有政府及專人支持才能成事,灰色地帶很寬廣,這也是紅包文化流行的地區。
公平、正義,這些台灣經過民主化過程多年後才得到的寶貴價值觀,並不適用在發展中國家。
緬甸開放這4、5年來,紅包文化及低落的行政效率一如軍事獨裁時一樣,什麼時候在關鍵時打通關節,是一門學問。林恆有說,「我小時候就接觸過,我對這種市場不陌生」。
預設太多 反而是弱點
林恆有熟悉的是在發展中國家判斷經商機會,到緬甸打天下,做的是他從來都不熟悉的空心磚。
他到緬甸前曾考察過東帝汶,那裡有人做空心磚,卻因為人口只有117 萬,市場不如緬甸的5326萬人(2013世界銀行統計數字)。
轉進陌生環境,做的又是和自己所學國貿、行銷天差地遠的空心磚,他「沒有做準備」,他甚至覺得如果做太多功課,預設太多,反而會讓自己弱點跑出來。
他說,想到緬甸天氣熱,難道就因為天氣熱就打退堂鼓?想到緬甸行政效率差,就轉移陣地?
想多了,甚至知道太多或是做了太多功課,反而質疑自己的決定,就更沒有堅決向前的心。
到緬甸發展不是舒服差事 準備太好就沒有堅決的心
緬甸太多地方發展遲滯,行政效率低落,天氣濕熱,雨季時更可能到處淹水,「如果我做太多功課,去質疑這個決定,就更沒有堅決的心」。
到緬甸發展不是舒服的差事,現在他一年有十個月待在緬甸顧生意,請緬語老師教他說緬語,把國語、台語、西班牙文及英文之外的第五種語言學上手。
偏偏跑到緬甸攪水泥做空心磚?
林恆有曾被質疑,明明有美國大學學歷,為何不在台灣找國貿相關的公司上班就好,偏偏跑到緬甸攪水泥做磚頭?
他說,「我真的要感恩我父母,從小把我帶到國外,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如果還在台灣,他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渺小,也就看不到世界是如此之大。
若沒有游走在世界各地,他不會說五種語言,林恆有就是個在台灣領薪水上班族,「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說。
「打拚,才能存到錢」,他說,台灣有太多好玩的地方,但在緬甸過平淡生活,他把工廠一角打造成生活空間,和來客分享未來10年到15年緬甸的發展前景。
「在這個市場,我可以非常突出,自然而然地發揮我的(企業)強項」,在緬甸的林恆有「看得到我的未來發展」。
願不願意跳出安穩日子 跳出你的泡泡
「我非常喜歡台灣,台灣是我的根,人文氣息非常美」,他關注台灣、家鄉土地,希望台灣越來越好。
林恆有更關心的是,如讓台灣年輕人看到自己優點、強項,朝目標前進。
林恆有被問到,若是換一塊土地,機會更多?他說,換了環境,發揮強項的機會一定有,但就看台灣年輕人願不願意跳出很安穩的日子、跳出自己的泡泡。
換了環境,語言、朋友都不一樣,你願不願意換一個環境、換一個「機會」?
最大膽的老么
18歲高中畢業後,林恆有學習自己打理生活,出去、獨立,自己能生活。
在家,有兩個哥哥,大哥18歲之後就投入家族事業,他是保守型,做生意比較不會被騙,二哥在智利讀大學,個性偏安逸,也是穩穩就好。
林恆有是老么,「三兄弟中,我是敢『搏』的那一個,我的膽比較大」、「抗壓性也比較高」。
他耐壓,所以和緬甸政府搏感情一年,才申請到工廠運轉所需要的電源。他有耐性,才會從一塊空心磚都沒有的緬甸,和傳統紅磚一拚建材市場。
林恆有只有在談到家人,特別是談到媽媽時才有一般家庭老么的貼心特質,在智利放假陪媽媽買菜的是他,但一有機會向外發展,敢衝的也是他。
在父親林愛國眼中,林恆有是專業經理人(總經理),父親是股東,股東不干涉過多經營面,每年結算紅利,林恆有「負責交出漂亮成績單」,再向大股東、也就是父親領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