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鄭世宏 自願外派印度的台灣男人
我自己願意來的
Dennis(鄭世宏)出身於一個有外派經驗的家庭,有近兩年的印度外派經驗,他說:「我自己願意來的。」台灣男人普遍不願被外派到印度,他是極少數自願由台灣外派到印度駐點的台灣年輕男性。
一人搞定工作與生活
Dennis是桃園傳統產業「漢鐘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前駐印度代表,他在印度沒有台灣同事,住家一角就是辦公室,從工作到生活,卅歲的Dennis必須一人搞定。
住辦混合 堡壘般的住辦混合房
採訪團隊和他第一次接觸是在一場穆斯林婚禮,初次交談聽出這台灣大男孩的篤定與自信,但要正式在鏡頭前受訪,我們得施展「盧」功。終於在採訪團返台前一天得以進入他堡壘般的住辦混合房,一窺難得的台灣男人在印度生活。
「個性喔,我是滿願意去適應新環境。」Dennis念的是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結束在竹科的第一分工作,投入到傳統產業「漢鐘精機」。因為公司重用,他也覺得「why not」,就踏上一般台灣男人覺得「衛生不好、環境差、交通亂」的印度。 Dennis也老實說,「當初外派也沒有其他選項」,就是印度,「yes」或「no」選一個。
由台灣向海外拓展
Dennis進入「漢鐘」後就被告知一有機會就外派,也由於在台灣就是對印度代理商窗口,外派前一個月才收到消息,「親朋好友都還沒交代完」,他人已經在印度張羅食衣住行。
看遠方的世界,Dennis覺得「台灣小小的內需市場,不向海外拓展,真的是有隱憂」。
人在印度 體會最直接
前三個月最辛苦
Dennis父親退休前外派印尼長達十五年,父親鼓勵Dennis有機會就到外面走走。準丈母娘講得妙,「如果你是我兒子,我希望你出去」,但當時女友媽媽也說,「兩年為限,這是為我女兒著想」。
Dennis由「前半年是很辛苦的」縮減到「前三個月最辛苦」。三個月內他打點「硬體」如住宿、交通、吃飯問題,也在「軟體」心態上調整到與印度的呼吸步調儘量一致。
與印度人交手過招
網路世代資訊取得容易,為什麼還要選擇外派?
鄭世宏說,因為他覺得「就算是一樣的東西,外派時的體會也會變得更直接」。最直接的是練就一套如何與印度人交手過招的心法。
印度商人特色
Dennis的外派經驗僅在孟買,光是這城市就有兩千三百萬人左右,大約和台灣總人口一樣多,他歸納交手過的印度商人有幾個點。
●沒有時間觀念
●喜歡爭辯
●不按牌理出牌
●信用程度因人而異
印度人會嚇唬對手
因為他接觸的印度人較沒有時間觀念,所以Dennis把每天上午十一點前時間留給自己。他上健身房、與台灣總公司聯絡,最早也是十點之後才與印度人聯絡,通常則是下午才去拜訪客戶。
因為Dennis認識的印度人喜爭辯,生意往來時他也針對「討價還價」發展出一套技巧。
絕不在第一時間去「碰」印度人,意思是印度人愛講就讓他講個夠。
有時候印度人會「嚇唬」一下對手,別擔心,這再正常不過。
面對從基層業務、中層採購、高層副總,對方對價格一定有無數意見,層層施壓。他在溝通過程不會說「好」或「不好」,而是寧可先
結束眼前僵局,回去做個漂亮的proposal,過一段時間再回覆。這中間的核心思考是「一路挺進向前,自己公司利益極大化」為目標。
印度人不按理出牌的話…
找印度人和印度人對話,以Dennis公司為例,他把中間代理商叫進來一起談,「我要讓變數多一點,分散焦點」。
對手印度人對Dennis擺出的各種姿態,放在對同是印度人時往往不管用。因為代理商是印度人,在印度有「根」,以代理商「代打」印度對手,再分給代理商佣金,省時省力。
印度人有做生意的DNA
印度人有與生俱來做生意的DNA,但信用程度是後天努力而得。Dennis 對新客戶不給信用額度,一定是收到錢才出貨,請對方從第一筆交易開始累積信用。
老客戶,也只給三個月寬限期。但Dennis會靠著與客戶保持生意外的互動維持熱度,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是印度人很重視的日子,Dennis會買些印度人愛吃的甜食當禮物。
外派生活一定要有事可做:駐點印度 融進孟買
「我已經在『家』工作,假日就不待在『家』」,東看西看都好,外派在商業、金融之都孟買,Dennis認為「滿安全」的。
鄭世宏駐點印度,把自己融進孟買的生活節奏,他駐孟買時,女友也外派中國上海,婚後Dennis計畫外派上海。
先搞定佣人與司機
有經驗的外派人員說,搞定佣人和司機,就搞定印度生活大半。Dennis 沒有佣人,交通問題也難不倒他,用包租方式每天換司機,要出門前一通電話,出租車連同司機就在樓下等他。
Dennis省掉的是和固定佣人、司機密集交往的機會,別人常會遇到佣人、司機動不動就向雇主哭窮、借錢,上班遲到早退,Dennis沒有這般困擾。
一定要有事可做
不容易啊。「除了不能排斥這裡,心裡還要有個方向」。Dennis經驗談,外派生活「一定要有事情做」,否則生活很難過下去。
有人來是為了學語言,有人為了增加和印度人面對面的談判能力,Dennis說,像他的外派生活,上健身房、看印度電影,假日和台商打籃球、吃小館分享商訊,都是生活中微小、卻輕忽不得的重要事情。
重點是,「一定要有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