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癮悲歌】導讀
戒備森嚴的空軍清泉崗基地營區內,出現五十多包安非他命,舉國譁然;一名參加轟趴後死亡的女模,體內被驗出九種毒品成分;嘉義一名國小學生吃了朋友給的軟糖,因內含搖頭丸成分,莫名染上毒癮。毒品,已深入社會各角落,侵蝕國人生活與治安,甚至腐蝕我們的下一代。
完整報導 -
【毒癮悲歌】數位專題:從戒心癮著手...香港靠這股深夜力量拉回他們
社工,是香港青少年遠離毒品的重要角色,特別的是,他們在深夜出動,從巷弄間擴及社會各個「暗黑」角落,試圖用回歸到人性面,用社會正能量去拉他們一把。他們在公宅大樓敞開大門,用心歡迎青少年求助;也走進各大城市公園或大樓裡的迴廊處,每一步每一步,對迷途青少年來說,都有可能是人生裡的一大步。
完整報導 -
【毒癮悲歌】影音專區
根據國衛院二○○九年、二○一四年的調查,台灣地區十二至十七歲未成年族群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平均年齡為十二點五歲、十四點八歲,首次使用地點在「學校」的有百分之廿三點一、百分之十八點三,毒品侵入校園的比率之高,讓人心驚。
完整報導 -
當毒品披上「糖衣」 孩子與毒品的距離還遠嗎?
毒品使用一直是世界各國的關注焦點,因為其牽涉到很多複雜的面向,包含愛滋病、成癮、性剝削、人權等議題,所以聯合國 2030 年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亦包含了強化物質濫用預防與治療的指標。
完整報導 -
青少年染毒嚴重!專家:人數至少被低估10倍
校園毒品危害情形究竟有多嚴重?衛福部統計,十九歲以下少年吸毒人數約為全體總人數的百分之二點七,相當於一千七百四十九人,專家質疑這個數字遠遠被低估至少十倍。
完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