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尋找隱形冠軍 志鋼金屬
志鋼金屬董座洪啟川(左)
志鋼金屬總座郭治華(右)

志鋼金屬董座洪啟川(左) 志鋼金屬總座郭治華(右)

志鋼金屬催動三化 板金硬功夫 注入軟實力

經濟日報推出「尋找隱形冠軍」系列專題報導,介紹致力於追求產品創新、差異化的「小而美」企業。這些企業透過技術提升,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為台灣經濟增添動能之餘,也默默提供正向能量,創造台灣美麗新願景。

志鋼金屬投入板金產業逾21年,發展策略定位在兼具加工精密化、多元少量化,以及製程數位化等特色,逐步在市場上攻城掠地,以員工人數規模來看,目前已擠進業界前三大。

志鋼在國內的客戶包括台積電、台達電、群創等科技大廠,外銷主要布局美國、以色列、日本等伺服器、電控箱機殼等區塊。位於台南永康科技工業區的新廠並搖身一變,成為全台首家以「金屬文創」為主題的板金觀光工廠,登上「創櫃板」。

找出產品定位 製程垂直整合

其實最早,志鋼金屬是由四名台南高工板金科的同學和二名好友,集資200萬元、在1995年時創立,一開始只是個10人的微型工廠,發展至今,資本額增至7,000萬元,員工數逾280人,是金屬加工技術領域的佼佼者。

董事長洪啟川說,對照創立之初與現況,這些成長主要歸功於經營團隊洞燭先機的眼光,自2008年開始奠基了發展策略,將產品定位在兼具加工精密化、多元少量化,以及製程數位化等特色,且帶有高附加價值板金製品的設計和開發。

為配合這樣的產品服務定位,著手在製程垂直整合的工程,建構製程一貫化,減少製程委外發包的成本、交期等影響,同時達到提供客戶一次購足 (One Step Shopping)的服務能力。

更因明確的產品定位,有效地達到與同業間進行區隔的目標,當產業界面臨大陸經濟崛起的激烈競爭,仍可保有在品質、交期都有高度要求的歐美、日本外銷客戶群,確保獲利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當業界處於金融風暴危機時,該公司不僅逆勢加碼引進日本、德國高科技板金加工設備,更在永康科技工業區購置3,200坪土地,全面提升金屬加工水準,為景氣復甦時機,提前儲備競爭能量。

然而看來發展成功、快速的志鋼,曾遭遇過多次的危機。總經理郭治華說,公司早期主要為製作電梯、貨梯與升降梯等設備的外罩、外殼,遇過客戶跳票、收款問題,以致出現財務危機,並也受產業外移影響,造成業務量大幅縮減。

為了讓如同親生孩子的志鋼,可以從重重險阻中脫困,股東們想到開拓外銷市場一途,雖初期毫無收獲,但幸好得以從中體認到,製作電梯外殼的技術,是無法取得國外客戶認同,以及市場趨勢正逐步走向多樣、少量的客製化服務模式。

對此,公司調整步伐、著手在技術、管理兩方面進行改革。技術方面,引進數位轉塔式沖床 (NCT)、雷射切割機等切割成形的先進設備,不但改變了傳統沖床在模具成本的負擔,更可以克服多樣少量的生產方式。

技術管理改革 拓展外銷版圖

在此同時,也不斷地透過參與展覽、與設備商建立良性溝通,吸收板金最新加工技術。

管理方面,不僅建構品質管制模式,更從機制面進行改善,導入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以及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等,並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認證。

多方面改善下,外銷市場終於得以拓展,發展至今,外銷客戶遍佈歐洲、美洲,以及鄰近的日本,更值得一提的,還有以色列、中東地區的客戶。

而外銷市場拓展順利的成績,也有助於取得國內客戶的認同,一些原本僅使用進口貨的高端設備商,紛紛主動上門、下單,為企業經營發展帶來非常大助益。

郭治華話鋒一轉提到,板金運用範圍非常廣泛,從大型機械設備到小型家用電器,它們的外殼都是板金加工應用,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民眾對於金屬加工,存有距離感。他因此萌生著讓大眾認識金屬、接觸板金的念頭。

2010年,志鋼搭上台灣傳產業界所興起的工廠轉型觀光風潮,開始籌劃成立「台灣金屬創意館」。

有別當時觀光工廠多為食品製造業的情況,差異化風格吸引了台南市府目光,投入資源輔導,讓其在永康科技工業區新建置的廠房搖身一變,成為首家以金屬文創為主題的板金觀光工廠,主打教育、傳承、文創和觀光等五大軸心。自2013年通過經濟部認證以來,陸續拿下優良觀光工廠、台南市百家好店以及金鑽好店等獎項,更獲得南台灣唯一國際亮點觀光工廠,正式登上「創櫃板」,進而使企業品牌、社會形象大幅提升。

志鋼小檔案

董事長/洪啟川

總經理/郭治華

資本額/7,000萬

成立時間/1995/07/21

主要產品/精密機械板金,金屬機構冷作,電子、通訊設備外殼,大型玻璃乘載器,博弈機台板金

挑戰

●學校板金科縮編,出現人力缺口

●大陸、東南亞業者興起

●因應工業化4.0,須由政府輔導協助

趨勢

●設備自動化

●人員多工化

●接單國際化

相關文章

More